在当代的信息社会里,信息无处不在,甚至于无孔不入。这些信息掠夺了人们的注意力,直接导致失焦。
为什么信息的繁杂会导致失焦?是因为大量信息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抓取了部分注意力,即使人们有意忽略这些信息,也会形成注意力残留。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索菲.勒鲁瓦在她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了“注意力残留”效应。也就是说,当我们从一项工作(任务)转向另一项工作(任务)时,我们聚焦在上一项工作的注意力并没有全部转移,有一部分会残留在思维、思考中,导致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到下一项工作(任务)中。
转换任务之后处于注意力残留状态的人,在下一项任务中的表现通常很差而且残留量越大,表现越糟糕。
同时,注意力残留越多的人,进行下一项工作(任务)的效率越低下,对此勒鲁瓦顾实验室中做了论证。
在连续进行的工作、任务转换中,对前一项工作(任务)的思考深度、兴奋度、注意力强度,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残留,这会直接影响下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
比如,同时打开多个网页查找资料,看似会有多个信息可供选择,实则会减弱对信息的吸收、理解;一项工作结束后,不经过调整或转换,直接进入下一项工作,会降低效率。 或者,在阅读、思考、写作或者做事时,听到微信提示音,立刻拿起手机看一下,即使不做回复,也会因注意力之间的转换,付出成本与代价,影响做事效率。
注意力残留现象,在生活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场景体现,比如睡前追剧,入睡时脑海中会不自觉地呈现视频画面、人物画面。
既然懂得了注意力残留的现象及原理,就提示我们在工作交替中,有意设置转换的时间或环节,以便减少注意力残留。同时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只处理一个事情,让当下的注意力被当下的事情所拥有。
别让注意力残留拉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