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的读书法》的作者桦泽紫苑每月读30本书,每天在Facebook分享读书感悟,每年写3本书,之所以能做到常人3倍的工作,正是因为他独特的将书中知识"留在记忆中"的读书方法。桦泽紫苑首次从精神科医生的角度,揭秘以大脑科学为依据的高效记忆读书法,帮助你实现高质量的阅读效果,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依旧什么也不会
我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用量来衡量自己的读的书,比如“三个月读了132本”,“今年我已经读了152本”,而我们也常羡慕这种读书量很大的人。但有些人读了很多书,他的生活依旧,没有丝毫改变,为什么?
很多人读书只是因为自己“想读书”,只是为了“自我满足感”,他们的“读书”充其量不过是“看过”而已。很多追求速度或者说读书的“量”的人,都在书盖起来后便忘记了书中的内容。所以,记不住内容的速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其实速读又不仅是指用时短而已,有人花30分钟读一本书,也能是“精读”;有人花3小时读一本书,也只是“速读”而已。
怎样才算读过一本书
很多人在看过一本书之后,只能说“很好”、“写得不错”。为什么说有人30分钟能做到精读,而有人3小时也只是速读呢?何以区分呢?
读过一本书应该达到的效果是:能够就这本书的内容进行相关讨论。比如,你向别人推荐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只能说出“写得很好,强推”而已,而是能说出书的内容,能说出这本书哪里好或哪里值得改进。
能让你“过目不忘”的两个词
碎片时间
桦泽紫苑提到的强化记忆读书法的两个关键词之一,便是“碎片时间”。
首先,碎片时间解决“没有时间读书”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自己还是很喜欢读书的,问题只是在于“没有时间”。教你利用碎片时间,赶走“没有时间”的借口。现在很多人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会用时间。很多人的上下班路程也许多达一至两小时,而这段时间呆在安静的地铁里,大家都在安静的玩手机。等人、等待用餐、等车……这些碎片时间,你在做什么?玩手机?现在,随身带上一本书,你的等待时间就不用再浪费了。
其次,碎片时间让读书效果更好。你有没有发现,不论做什么事情,大家总是在开头和结尾的15到20分钟做的很好?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初始效应”和“末尾效应”。开头的时候干劲满满,之后就慢慢消退,快结束时又赶紧回神。利用这两个效应,将时间划分成碎片,能让我们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比如,尝试将60分钟分成四个15分钟来用。
输出
所谓“教就是最好的学”,“输出”是检验“输入”效果最好的办法,而且能够实现“二次输入”。读一本书,如果能在一周之内输出三次,经过多次使用,你想忘记都难。输出有哪些形式呢?
第一,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拿支笔在手里看书,是对书和作者的尊敬。书不用保持干干净净,用你觉得舒服的方式在上面涂鸦,能让你对书的内容更有印象。
第二,将书中的好句和读书时的想法发表在社交软件上。将东西分享给别人的时候,我们的脑子总是会想怎么样说或是怎样写更好一些,这是一个促进思考的过程,让你对书的内容再进行一次梳理。
第三,给别人讲解书的内容,向别人推荐书。将你读过的好书推荐给你身边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再一次梳理书的内容,而且会思考怎么讲才能让人动心。
第四,写书评或是读书笔记。写一遍文章,表达你对这本书的看法,或是记录这本书哪里写得好,哪里可改进。
一周之内,用上三种输出方法,你想忘记你看过的书也是难的。
如果你在读书,如果你总是忘记书的内容,可以试试这两个词。当然,最后,致用类书籍学以致用永远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