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完成暑假作业过程,做家长和做老师的经常会告诫他们要有计划、要循序渐进、每天完成一些,并辅以一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等等一些名人名言来证明大人的良苦用心。
孩子多少都有点逆反心理,在听大人们这些话的时候,有时候也很难理解一天作一页作十天和到第十天作十页有啥区别。不仅仅是写个暑假作业的事,在很多日常学习中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加个班熬个夜一口气就可以完成又何必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呢?前面一天天干的事多浪费呀。
就像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很饿,他一个接一个地吃馒头,直到吃饱。他说:“原来只吃最后那个馒头才是有用的,前面那些一点也没用。”学知识确实像吃馒头,学的过程(前面的每一个馒头)可能没有办法体会到它的用处,一旦积累完成(如同最后一个馒头),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才能感受到它的用处(吃饱了)。知识经过长期的积累过程,才能彰显其巨大的能量。“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说你今天读了两本唐诗宋词,就能立马口吐莲花,道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语句。但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也能“不会做诗也会吟”。因此,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积累效应:对机体有影响的环境条件或有关因素多次作用所造成的生物效应的积累或叠加现象。这个概念可能不是太好理解。先来看一个奇妙的交通现象:“幽灵堵车”。那些表面上看似没有任何起因的堵塞:没有事故,没有停顿车辆,也没有封闭施工的车道,道路却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堵塞,很长一段时间过后,车流又会毫无征兆的顺畅起来。这种莫名奇妙的堵塞现象被交通专家称为“幽灵堵车”。在拥挤的公路上,很可能仅仅由于某个司机急刹车、突然变道或者超车,造成短暂的停顿,就会在这辆车的后方引发一连串的停顿。这条道路像撞上幽灵一样发生了堵车。哪怕第一辆车停下来后只需要2秒钟就能启动,可到最后一辆汽车启动时,所需的时间可能就要几十分钟了。研究显示,如果处于繁忙的高速公路上,那么一名新手司机的急刹车就可能引发一场"交通海啸",受影响的路段可长达80公里。这就是积累效应的威力。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话题。学习为什么要按部就班的来,不去一口吃成胖子?首先,知识的吸收存在一个度,超过这个度,不仅吸收不了还会对已经吸收的起到反作用;其次如果每次定的计划都可以凑合凑合一起完成,那只能说明在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或者没有后续没有对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知识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发挥“1+1>2”的效果,这个积累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坚持来不得半点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