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好就想吃,吃完情绪就更差?该跳出这个怪圈了
今天,我们来解决一类问题:
很多人情绪不好就吃东西,吃完东西情绪更差,怎样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有的人情绪不好会表现为买买买,有的人会选择疯狂打游戏。但其实本质都是在两个极端游荡:一端是过度自我放纵,另一端是过度自责。
一旦人长期处在这种“放纵-自责循环”中,情绪背后的问题其实并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让情绪更容易崩溃。到底怎么办呢?
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今天我们就以吃和坏情绪之间的循环为例,试着给你一套解决方案。
1.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情绪不好时吃东西确实有用。因为吃东西会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满足、愉悦和安全感。所以很多人会用大吃一顿来庆祝,增强快乐的感觉。如果是和朋友一起吃饭,谈话还兼具了陪伴、减压的作用,更容易产生愉悦感。
2. 但问题是,当一个人长期用吃东西解决情绪问题,很可能发展成“情绪化饮食”,也就是陷入“放纵-自责循环”。为啥呢?这是因为吃东西带来的积极情绪,只能短暂替换坏情绪,原来导致情绪不好的因素并没有消失。而且,过度饮食还会让你感到后悔,带来了新的烦恼。
3. 想要分辨情绪化饮食和正常饮食,主要看是否有这三种典型的表现:①在没有饥饿的感觉,或者明明已经吃饱时,心里仍然感到不满足,还要继续吃东西;②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感到热切的渴望,频繁、大量地吃这种食物;③在经历压力事件的过程中或者之后吃东西。
4. 具体来说,应该怎样摆脱情绪化饮食呢?给你几个实用的方法。
方法一:给情绪贴标签,练习感受情绪。如果想停止情绪化进食,首先必须承认自己的感受。比如,当你心情不好时,不要笼统地说“我感觉不爽”,而是明确指出究竟是哪种情绪,可能是焦虑、愤怒等。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并且接纳情绪,当你了解自己的内在感受更多,你就能更好地与它们相处。
5. 方法二:对自己多些宽容。当人因为情绪原因进食,事后很容易感到内疚。如果这时候继续否认自己,只会导致更高的压力和抑郁,可能让自己再次转向进食,获取好的感受。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过分责怪自己,这能防止你陷入“负面情绪-进食-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6. 方法三:放慢吃饭的速度。研究表明,我们只有在吃完东西大概20分钟后,才能有饱腹感,因为大脑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胃部饱腹感的反馈。如果我们能放慢吃饭的速度,就能观察到自己生理上的饥饿程度,从而阻止暴饮暴食的行为。
7. 方法四:识别情绪的触发器。大多数情绪化进食都有特定的诱因,比如当在看电影时、工作回到家后,会更渴望吃东西。你可以有意识地写下引发情绪化进食的场景,下次当你处于这些场景时,就能提醒自己,防止无节制的进食。
8. 最后,再教你一个简单缓和情绪的方法:如果觉察自己正绷着一张脸,试着微笑一下,这个动作能瓦解掉当下很多的负面情绪。如果发觉自己身体僵硬,进入了备战状态,不妨提醒自己多做几次深呼吸,也能达到缓和情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