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第一篇认真正经的书评竟然献给了曾经不太喜欢的一本书。
第一次读《边城》的目的非常功利,只是因为在高考改革之后,它成为了12部名著阅读必考书目之一,而且题目愈发困难,让人难以蒙混过关。2天匆匆读完,大概梳理清楚人物关系、积累人物故事之后便一头扎进其他名著中,并无半分喜爱。
我的不喜,源于书中人物过分的纯真。以翠翠为例,她在书中是天真淳朴的代名词,一双如水般清亮的眸子,整日与青山绿水为伴,惹来无数人的怜爱。自然赋予了她善良、纯真等等原始美好的品质。她的纯真中带着少女的腼腆与羞涩,让她面对心爱的傩送羞于开口表达心意;她的善良中包含少女的含蓄与懵懂,让她不忍拒绝那个痴心为她的大男孩天保,最终这些美好的品质在保护她的同时也成为了她最锋利的武器,刺伤了爱她的人与她爱的人,让整个故事走向彻头彻尾的悲剧。不知在白塔重修的那个冬日中的夕阳下,翠翠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当时的踌躇与犹豫。
我的不喜,源于书中那个离我们太远的世界。作者笔下的茶峒山城,只是一个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境小城,在故事里却仿佛真正成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安静角落。而我的生活则截然不同,完全被快节奏的现代气息包围,与淳美的茶峒相去甚远;我与我身边的人都行色匆匆,忙着处理工作、学业,忙着在各个领域的顶级厮杀中为自己赢得一方天地,大家无暇停歇,也无暇关心他人;没有吊脚楼,没有老船夫,没有烟草叶……我无法理解沈从文先生含蓄笔法下的那份闲适,在升学压力下甚至也无暇艳羡书中的生活。
我的不喜,源于太过平淡的故事。我的生活已足够单调,每天两点一线,因此我偏爱那些像《心理罪》《罪全书》系列的刺激的悬疑书籍,甚至以微博作为我了解世界、感受世界、学习知识的平台,只是因为那些地方的故事、八卦即使耸人听闻、有博人眼球之嫌,却也能为我的生活稍稍掀起一丝波澜。而书中的故事无非是一个少男少女的纯情爱恋,是湘西民国版的“乡村爱情”。让我提不起太多的兴趣。
高考过后的暑假,一切与前途、学业有关的杂事都已尘埃落定,挑选旅行目的地时再次看到了湘西湛蓝的天空,故而再次翻开《边城》,没想到撇去了心中的焦躁与压力,带着更多的人生经历二刷这本书,竟然别有感受。
书中的翠翠依旧是那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而我已悄然进入桃李年华,也曾初次感受过了那心动的感觉。不知是否是心境改变亦或是阅历增加的缘故,我不再纠结于翠翠的懦弱犹豫,而更喜爱她的活泼率真,敬佩她的心在遭遇生活变故之后,依旧没有在那个风云变幻时代里有丝毫改变。她依旧纯真,而在这纯真之外还多了一份为爱情坚守的勇敢,她在经历变故之后努力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坚强,与此同时依旧葆有每一个女子对爱情的信任与渴望,这才是身为一个女子最有魅力的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她在书的结尾终于成为了爱与美的化身,成为了比她母亲更为坚强的女子,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的命运作持久的抗争。这既是沈从文先生描写人物的独到之处:他们在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
我不再因故事的距离感而对其敬而远之,也不会因其平淡的故事而不屑阅读。我开始享受这种通过阅读拥有不同人生的快感,既然书中的茶峒可能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到达的梦境,那在文字中多做几场梦有何不可?在论坛、微博上混迹久了,我确实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思想,但同时,我也曾被某些理论家、键盘侠、批评家、杠精通力协作造成的一种习气所迷惑、所控制、所支配。这时,历经岁月沉淀的名著则是涤荡心灵的最好工具。茶峒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并不平凡,虽然琐碎但并不单调。端午节的赛龙舟和美妙邂逅、中秋节的赏月和月下男女对歌都表现出湘西边地风俗纯真的美。《边城》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情节,而是边城本身,它的精神和它的人;是那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淡淡的味道、田园牧歌式的氛围。
即使是在茶峒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却依旧是个悲剧,也许这更能揭示人性深处的缺陷,从而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具有永恒的意味,这可能也是《边城》备受推崇之处。
聚是缘应尝散是情应放,可她还将故事珍藏。翠翠将用一生守候她心底的人归来。
By 老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