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个朋友和我聊天,聊着聊着,他便语重心长的给我说了一堆道理,说的头头是道,我差点就要拍手叫好了~
可是…你看他如今生活的状态……
依旧给人打着工,当着服务员,至今还是单身汪,零花钱勉强够用,脾气暴躁,并没有一副强者脾气温和的状态。
为什么他懂的那么多,却还是老样子呢?
因为他接受的碎片化信息太多了!
我一直道听途说,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那个时候,真心不太清楚,所以就去百度了一下,
度娘告诉我
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
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
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
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
看到这组数据后,顿时就被惊呆了,惊呆过后就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知道那么多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了。
一信息来源的渠道过多
我们坐地铁上班,等车的时候,看一篇公众号文章
坐上了车,累了闭眼休息一会,那就听会有声说书吧
到了终点下了车,走路走到一半突然需要上个厕所,那就再刷个朋友圈好了……
缺乏安全感的你,不愿放过任何信息,你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所以你订阅了很多你根本用不到的公众号,期待有一天可以用上;
有了空闲时间,你就会刷刷朋友圈,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
腾讯新闻,你每次都会点开看看,因为你不想错过什么热点和新奇的消息;
微博,你时刻的关注着,任何第一手信息你都可以立即获得。
公众号,朋友圈,QQ空间,腾讯新闻,你关注的各大网站,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你的大脑被各种信息充斥着,你很少有时间去消化你所看到的东西。
看到这里你可以试着放下手机,闭上眼睛,休息一下,看看你的大脑是否真的可以安静那么一会,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信息来源过多,让你产生了很多的焦虑感,越看越多,越学越多,你快速的浏览完这一篇,又马不停蹄的去浏览下一篇,焦虑的你看完文章以后,你甚至记不得自己看过什么文章,比如这一篇文章?
那该怎么办?
1.取消一些你订阅的公众号,把所关注公众号的文章进行吸收并消化
打开你的微信,清除一些你现在根本用不到的公众号,尽可能的减少。
如何进行筛选?
看你浏览频率和目前你所知道的对你生活真正有利的消息都来自于哪里,其它的五天,一个星期才看一次的公众号,就取消关注吧,说明你对它根本不感兴趣,只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怕错过什么对你有用的信息,所以你才会进去看一遍,即使你看完以后就会忘记,但你还会选择进去看一遍。
2.优化朋友圈,屏蔽一些经常出现在朋友圈的人,节省刷朋友圈的时间。
因为,有可能你再给别人评论和点赞时,别人却把你的朋友圈给屏蔽掉,这样你刷朋友圈时,除了浪费你的时间和注意力以外,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当然如果你有自制力,觉得可以控制刷朋友圈的次数,那就不需要这么做了。
二.喝的鸡汤过多。
前几天朋友圈发了一个关于砍柴人和喂养人的鸡汤,说的是
放弃无效的社交。
三人行必有我师,永远保持空杯的状态。
等价交换,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天生我才必有用
等等,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你看到这个鸡汤时你会觉得,卧槽,说的太特么对了,当然了,你也就只会说这一句话,因为,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忘记了,该玩游戏的玩游戏,扫厕所的扫厕所,但是你懂了这个鸡汤,所以别人问你的时候,你会把你喝的鸡汤拿出来,再灌给别人喝。
然而实际上你根本不知道喝了鸡汤的你该怎么做
鸡汤不可多喝但也不能不喝,作为一名反鸡汤的人,曾经就喝了不少鸡汤,但是鸡汤“大补”,能不喝就不要喝
一个正确的学术观点,一定会引出两个新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辩论了。所以不要再去喝那些所谓的真理鸡汤了,去学习一些正确的会引起两个观点的观点
三.你不知道一个观点的完整性
你知道天空会下雨,但是你却不知道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天空会下雨,下雨会带来那些好处。
百度的时候可以百度整个知识点,当然了,我估计你很可能不会去这么做,所以就要多看书,看完以后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带着问题去看文章,并把所看文章的观点吸收和消化,融入到自己的框架当中,方便使用。
四你知道但是还不明白
举个例子,E=MC²这个爱因斯坦的死亡方程式,让人类研制出出了原子弹,好了,我把这个方程式告诉你了,你能做出原子弹了么?答案显而易见。
同样的道理,你所知道的道理,都是一个人经历过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就像方程式一样,是高度浓缩出来的精华,看上去你好像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当你不经历的情况下,你还是不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当你真的经历这件事情以后,你就会明白,原来他说的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不去做,你永远都只会纸上谈兵,无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五
最后一个
拖延症
最后一个店长看来,难度最大…
因为店长就患有拖延症…
看到经典好文,看到对现在的自己有用的文章,看到将来会用到的文章,一股脑的保存到手机中,想先存下来,回去在好好的研究做笔记,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一个月。打开手机的备忘录…几百篇文章了,算了,从头再来,下次一定不这个样子了,然后……
急匆匆的浏览完,又不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和思考,你当然会不明事理咯。
当你看到可以使用的干货自己迫切需要时,应该立刻记录,如果时间不够,那就看完以后加上自己的感受,任何一个词语都可以,然后回到家,搜索到那个词语,找到那篇文章进行探索和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联系并进行消化,
如果一个词语你都不想加,那就打赏吧,当你打赏出去以后,你会一直记得,你打赏的文章,这样为了钱你也会进行二次浏览,这样你也会知道你所看到的文章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你也就不会看那么多文章了。
那么问题来了,
这篇文章是不是你需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