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丛林,有强者有弱者,有支配着有服从者,有激进者有守城者,有刚进入的也有要离开的,有鸡血满满的也有消极被动者....莫衷一是,无所谓对错,只关乎选择。
选择之本在于“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有,就是完美的选择,很多时候能凑到两个也是大善。如一个人选择离开一个环境的理由:或时机成熟了,有更好的去向(天时地利人和);或时机不成熟,但是受委屈了想离开(人不和);或行业大势来了,金融危机,企业破产了,不得不下岗(天不和);或要陪伴父母,不得不回到父母所在城市(地不和)......
职场也好,人也好,进化发展历史规律都是一致的,选择-适应-再选择-再适应的过程,能否有序进化靠的就是修行两字
1-刚进入一个平台,总是充满欣喜和小心翼翼的。你会小心翼翼的接受你周围每天不一样的人,你会欣喜接受工作中每天一点一滴的成长。就像小孩子迈开腿看世界一样充满挑战,欣喜,小心翼翼和担忧;
2-适应期过了,每个人都开始立足所在的位置要求,去吸取知识和学习方法。这个时期,立足岗位掌握方法的最为重要的,这就决定你完全胜任这个工作的时长,人与人的工作胜任的差距就出现了。在环境适应的过程,也是慢慢开始人与群分的过程。我们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兴趣和关注点同在一个框架,对待事务的看法和判断类似的人群相处。看起来,是一群同样的年纪,同样的资历,同样的学历的人圈在一起。这与我们人生成长中进入学校开始有自己的好姐妹、好兄弟的相处的阶段。
3-进入第三个阶段,是进入到认知和岗位分类分层的阶段。因为除了在一起接受工作挑战之外,每个人本身固有的底层逻辑开始发挥更大作用了。一方面是意志力更坚定的人,他们接受挑战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更大,俗称“更能吃苦”,因此,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只要有了机会他就更有希望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是,工作之外每个人对于时间的消费不一样了,有的人选择家庭和孩子,有的人选择逛吃,有的人选择与客户经营关系和学习新技能;有的人选择投身到自我认识完善的学习中.....(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每个人做出不同选择一部分是不可控环境决定,更多是自己底层思维逻辑来推动的)。
就这样,不可避免的认知开始分层,原本第二阶段同一个群体中的人在分享完最基础的信息和爱好后,由于其他时间吸取的信息完全不同,自然而然慢慢疏远,这就是常说的“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变成了相对无言”。年轻的时候或许觉得其中有误解,但是长大了发现,这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因为不可能存在完全跟你步调一致,能时时刻刻分享彼此,懂彼此的人。
在这个阶段,自然而然就出现几类不同的职业人,小聪明人,大智慧人,简单人......
第一类完全适应环境的功利派,是“完全职场化”的聪明人。他们自然而然忽视与别人认知上的差距,他们单纯寻求的是“有益于实现自我工作利益”,他们跟领导处的很好,他们不会跟任何人走的很近,他们不在乎是不是对等的付出,他们寻求的是在你身上能否“吸取”他们所想要,达到他们的目的。
当然这里面也分两类,一类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看似功利,他们看似会讨好领导,但是也能拿捏好分寸,同时又有很好的人际手腕,不露痕迹,不显山露水,让人自然而然愿意对他付出;还有一类是“不那么聪明的”他们表现的非常赤裸裸,是典型的不太受欢迎的一类职场人。
点评:“聪明人”缺乏大智慧,缺乏内在的根基。太注重外修而忽视内修,忽视自身认知和价值提升,能取得一定发展,但是无法实现长足的发展或自成一派。同时这类人,人际受挫是他们比较容易促使他们离开的主要因素。
第二类是毫无攻击力的服从派,是“单纯干好就行”的简单人。他们很少去思考任何复杂的问题,他们是职场中最稳定的一群,他们可以跟任何人积极友好相处。因为他们擅长是倾听、附和和执行。在这个“人人好为人师”的大环境下,有一个愿意时时刻刻为你鼓掌的人存在,是非常容易赢得好感的。他们没有攻击性,自然存在感也低,可以俗称为“革命的砖”,只要能胜任的工作搬到哪里都可以。但是关键岗位,决策的岗位是不行的,别指望他们有革命性的价值。
点评:“简单人”是不可缺少的,他们会是家庭中的好伴侣,是公司默默无闻的执行者。他们能在自己认知平衡中,过的很悠闲,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第三类“肯拼搏,会思考,善内观,且懂反思”的一类,这类是职场的活跃者,是价值创造的动力源,但是又是职场不安分的因子。容易郁闷的是他们,容易晋升的是他们,容易跳槽的是他们,有机会自己创业的也是他们。正因为这类人复杂,又可以再细分的。
正所谓“人类一思考,地球就发笑”。地球发笑不是否定思考,而是有一些人思考来思考去,行动跟不上思考,反倒把自己困在原地或者逼到绝境,就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还有就是当人开始思考,人与人的距离就走远了。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跟自己以为的不一样,都不理解自己。这样寂寞就找上你了。思考不当,悲剧就来了。所以职场也好,人生也好,注定是一个孤独的单行道,并且所谓的寂寞、苦闷也都是会思考,有点思想的人创造出来的。
“越思考越寂寞”这是处在职场3-5年没有变动的人最容易出现的状态。这在个阶段,第类人又开始分流了.....
3.1 “肯拼搏,会思考,善内观,且懂反思”中的其中第一类,就是除了认知自己还会去认知平台、认识环境的人,他们会去规划自己的发展,修正自己路线,重新部署,进而做出新的选择,是具有变革能力的思考者。
选择之一是重新融入到新的、与自己有同等认知的平台中,并且沿着这个路径不断向上。再进一步如果底层认知和思维逻辑足够强大,并且善于学习,善于思想解构,那么认知深度和思考深度必然能不断向上。因此“思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到了一定阶段,他就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分享认知、分享思考成果的内容创造者和学习教练者;如果他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再优厚点,他完全可以把自己思考和思想投射到教育、商业等领域,有所建树。(当然这个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为一体)
总之,这类是“有思想会选择”,同时懂大势有规划的“Smart”的职场成功者,不断与“懒惰”的天性对抗的真英雄,是具有高层思考力的一群人。
3.2“肯拼搏,会思考,善内观,且懂反思”中的其中第二类,就是缺乏眼界和大局观,容易满足,达到一个“舒适区”他们就停滞了拼搏和思考,然后困在自己一方天地中(这是每个人的宿命,每个人的天性),是没有突破的底层思考者。
发展的慢的工业时代,行业稳定性长于个人的职业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只要找到自己一番天地,享受自己前一阶段拼搏的成果是不会有任何危机的,是最理想的工作和生活平衡状态。但是处在发展超速的信息化时期,一个人的职业周期可以跨越几个行业周期,因此,所谓的“舒适区”荡然无存。
令人后怕和担忧的是,这类人思考维度过低或者过窄,他们就会完全认不清楚环境,认不清自己,过度自我膨胀,沦落到“四处抱怨,非常苦闷的,不知道该怎么突破,找不到出路”不开心境地。更有甚者,如果加上一点负面不积极,他们很容易进一步沦落为“眼高手低,只说不做”的职场最“bad”的棋子,迎接他们的必然是被“抛弃”的命运,好的平台不要他,不好的平台会要不起他。
总之,这类没突破格局过小的底层底层思考者,是非常危险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所以会思考,肯拼搏,需要的是构建底层逻辑的思考模式,而不是单一的低维度思考。
总结:做一个会思考的职称顶层设计者,基于底层逻辑去做顶层思考和发展指引,才是职场智者。
思考是好事,这个变化过快的世界要么属于善于思考者,要么属于勇于行动者。学习中思考者和职场的思考者都是有机会获得最多机会和最大价值的一群人。
但是一定要做一个深度的思考者,做一个职场顶层设计者去规划发展,不要做底层简单的思考者。很多20.30岁就百万年薪的早慧者,正是他们早早的开始进行职场顶层设计。
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深度思考,必然常伴寂寞。我们不能太过于苛求他人,我们如果连自己都没看懂,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谈什么苛求他人。没人会为你发展负责,就算伴随10年20年的平台也不会。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思考,抱怨只是“想要别人给予和想要得到别人认可”的一种示弱的表达,我们所要做就就是努力读懂自己,摸准发展规律,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如果当“想要”和“现实”确实无法协同时,不得不向环境妥协时,我们也要做个“聪明的傻子”,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修炼自己的内在。
所以,“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负责,如果人人都这样想,世界必然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