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孩子自律能力?
神兽们已经重回学校,很多的家长朋友们在松一口气的同时,不仅会问:我家孩子为何有那么多小毛病?
一说到做作业就要喝水,要吃东西,要上厕所,半天不能坐到书桌前。
写作业的时候手脚不停动来动去,不是扣手指就是玩橡皮,边玩边做,往往十分钟的作业可以拖上一个小时。
作业粗心马虎,看错运算符号,看漏题目。
非常容易分心,一有风吹草动,马上被吸引而丢下作业。
……
孩子“不听话”“懒惰”“贪玩”,很多有相似经历的家长都曾用以上的词语来形容过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孩子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于是,孩子们就在家里上演了千姿百态的放假姿势。
有些孩子即使放假也毫不放松,从不赖床,认认真真地上网课,做笔记。
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开始彻底放纵自己,睡懒觉、追剧、打游戏......紧绷了一个学期,好不容易脱离了学校、老师的管控,就沉溺在虚无的快乐和自由中无法自拔。
学习本身就是逆水行舟,稍有懈怠,就会随波逐流而下。如此一来,自律与不自律的孩子之间,便出现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棉花糖实验:
研究者给一些幼儿园的孩子每人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能忍着不吃这颗棉花糖,那么过一会,你们还会得到另一颗,作为奖励。在研究者离开的时间里,有的孩子忍着不吃,有的孩子忍不住吃了。
若干年后,实验者对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能忍着不吃的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方面,都更有成绩,情商也更高,而那些不能忍耐不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命运就不那么乐观。
自律能力、自制力,将决定孩子的学业、乃至他们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下面就讲一下自律能力的培养。
1.适当延迟满足孩子欲望的时间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比如,引导孩子想要什么拿成绩来换,或者完成一个星期的家务来获得。
2.时间的管理
当孩子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后,家长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立意识了。
利用孩子特别喜欢的事情,如玩游戏,家长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可以尽情玩,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
当然,中途要做适当的提醒,让他有心理准备。
对于孩子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写作业,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时间,告诉孩子只要认真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的良好意识和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
如果孩子中途违约,就需要对孩子适当“惩罚”,如减少玩耍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守时的重要性。
3.家长要做好榜样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榜样的作用尤其重要。他们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他们一生中最早的榜样。
父母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进行家务劳动,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4.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力
父母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
其实,社会经历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孩子是否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决定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孩子有机会帮助父母解决重要的问题,他们的观点也应该受到尊重。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会解决问题,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总是包办代替,剥夺他们认识周围环境的权利。
总之,孩子自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要多关爱、多提醒、多鼓励,这样才会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自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