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读后感
第一眼看到书名《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还以为是励志类鸡汤文合集,简单地翻看了几页,就被吸引着继续读了下去,才发现原来是一部超级好看的小说。
作者是土耳其女作家爱诗乐·沛克,她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三个貌似互不相干的故事,却又简单而巧妙地用厨房以及舒芙蕾蛋糕将它们安排在同一部小说中,让人在感叹其小说结构巧妙的同时,又被其细致生动的心理描写所折服。
三个故事,三种人生。
故事一:莉莉娅为了爱情背井离乡从菲律宾来到美国,接着,夫妇俩收养了两个越南孩子阿江和阿珰,因此莉莉娅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这个组合的家庭上。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与丈夫貌合神离分居多年,两个孩子不知感恩,各自结婚后逐渐疏离,反而怀疑夫妇俩当初收养他们是为了领取政府的福利。60多岁的时候,丈夫阿尔尼突患脑血栓,一年多来都是自己一个人早晚侍奉,以及面对他无休止的暴躁和怨恨。当她得知丈夫所立遗嘱的内容,才明白自己在丈夫心目中一文不值。三十多年含辛茹苦,却换来家人的薄情。她狠狠心决定丢下一切回到故土,却在那个满怀期待的日子还来临之时,就死在了厨房里。厨房曾是她的避难所,是她思索人生和憧憬未来的圣地,也是在厨房,她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想彻底为自己活一次,遗憾的是计划还未实施,她便坐在厨房的地板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故事二:菲尔达的大半生都与母亲纠缠不休,年纪轻轻就扛起了照顾母亲和弟弟的责任,她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只为得到母亲的认可。她对母亲既有怜悯又有憎恨,似乎她所有的不幸都是母亲造成的,一度她曾希望母亲快点死去,以求得解脱。最后的最后,母亲吞下了大量的镇定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们和解了。她曾将厨房和做舒芙蕾蛋糕当做对抗母亲的阵营和法宝,在厨房享受着疲惫生活中的休闲时刻。厨房承接着她的忧伤,给了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母亲的去世,让她得到了解脱,但生活是否从此远离忧愁,亦未可知。
故事三:马克在妻子克拉拉的照顾下,像个孩子似的自由自在,不知忧愁为何物,直到某一天,毫无预兆地,克拉拉死在了厨房里,马克的天一下子塌了下来。他将自己幽闭起来,拒绝接受事实。几个月过后,他还是选择面对现实,并振作起来,他换掉了厨房里所有的家具用品,尝试着自己做饭吃,厨房仿佛赐予了他动力和能量,开启了他新的人生旅程。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他深爱克拉拉,但他还要继续活下去。
看完这本书,我被马克所鼓舞的同时,也为莉莉娅伤悲,为什么不早些考虑自己呢?同时也感受到菲尔达内心的矛盾,母女之间相爱而相残,总要有一个人去成全另一个人。但归根结底,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男女在基因上的差别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际遇,面对磨难的人生,女人更倾向于为他人着想,为家人而活,但男人更多地是考虑自己,且能很快地走向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不要企图依靠别人,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对自我的救赎。
还是那句话:替他人着想,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