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交恶以及来自海上威胁的加剧,同时为改善内地工业布局,中央决定在“三线”展开战略大后方建设。毛泽东主席将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及三类地区,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其中的“三线”包括川、滇、黔、陕、甘、宁、青等13个省、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域。“三线”建设极大地带动了上述地区的工业发展,也催生出30多座新兴城市,四川的攀枝花即是典型的一例。要想了解它华丽转身的全过程,游览“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即是最好的选择。
博物馆于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它是我国面积最大、展品最全的同类主题博物馆,其由“金沙水拍云崖暖——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大会战”“而今迈步从头越——三线建设的调整和成就”“待到山花烂漫时——对三线建设的总结和纪念”3个主要展厅组成,在主席三句著名诗文的引领下,全面展示了我国三线建设的历史风貌,而有关攀枝花工业发展历程的介绍最为详尽。
攀枝花地处四川最南端,与云南搭界,原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因村内有棵古老的攀枝花树而得名,三线建设时其一跃成为现代化大城市。攀枝花之所以能名列建设的重点,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它的钛储量居世界第一,钒、石墨及煤的蕴含量也非常丰富,还有大量的铁矿石。所以国家调集来几十万建设大军在此创办了攀枝花钢铁厂、503地下战备电厂、宝鼎煤矿、渡口水泥厂等大型厂矿,又建成二滩水电站,还开通了贯穿其境的成昆铁路。
然而建设者的初创条件极其艰苦,他们没有房屋,就用木棍铺在地上当床;没有工程机械,便靠肩扛手推开山平沟;没有施工经验,即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开拓者们遵从毛主席的教导,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以赶学比超的干劲,投身到建设浪潮中,涌现出“八闯将”“六金花”“108勇士”等大批劳动模范,谱写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史诗,而工程进展也在神速推进,我们的国防工业由此获得长足进步。
博物馆陈列有全国三线建设取得的恢宏成就。既有步枪、机枪、迫击炮、火箭筒等轻武器,也有飞机、坦克、导弹等重装备,更有洲际导弹、原子弹和氢弹等国之重器,同时亦有数不胜数的军转民项目,夯实了我国的工业基础。从1964年到1980年,三线建设中在交通闭塞的内地修建公路25万公里,开通成昆、川黔、贵昆、襄渝等十条铁路干线,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成了军民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45个,形成能源、交通、钢铁、机械、电子、军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目睹如此伟大的成就,游人在为我国日新月异的制造能力倍感自豪的同时,也会深深地被建设者的壮举所感染。面对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人们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不一定能胜天,但绝对可以改天换地,让沧海变为桑田,让荒原化作都市,让我们的生活愈加美好。国家建设需要雄厚资金的推动,需要高新技术的加持,更需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民族振兴途中,头不能低,气不可短,“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正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加油站,焉能不看?
20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