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对于本性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主流的说法有四种,第一是人之初,性本善,第二是人之初性本恶地,三是人之初,无善无恶,第四是人之初,可善可恶,这几种流传甚广的说法,看上去都十分的有道理,但是细细品味又会发现有一些观点是有一些小瑕疵的。今天我们就来一个一个的梳理一下这四种观点的逻辑与逻辑漏洞。
我们先来说一说人之初,无善无恶,这种说法认为,每一个人的人性是不分善恶的, 人性的善恶最终只是因为后天的环境所导致的,这种说法看上去非常有道理,因为毕竟本性这东西是一种很抽象的事物,只能靠想象,所以这样一想,本性似乎真的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但是结合如今的社会来看,人与人之间分明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善的,有的人是恶的,如果每个人都是无善无恶的话,那善是从哪儿来的?恶又是从哪儿来的?这样的说法,未免让人失去了作为人的主体性,人是可以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去向,就像是老舍的出名小说,《骆驼祥子》中描写的祥子一样,祥子尽管出生在一个十分纷乱的社会中,但他仍尝试过在这个社会中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做一个卓越的自己,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虽然最终还是被现实给打倒了,但是这足以说明人是有自我选择环境的能力的,人是拥有主体性的。所以这样一比下来,人性无善无恶的说法,就有一些吃力了。
第二种说法是人之初有善有恶,坚持这种说法的人,也有十分有利的证据 ,他们认为顺就是一个十分有利的证据,因为顺的父亲是瞽叟,无所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恶人,经常想要想方设法的杀死舜,但是顺却是一个天生的大善人,他从不生父亲的气,甚至以德报怨,对父亲是百般的孝顺,还有就是商纣王,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君王,但是他的叔叔以及陈子微子启和王子比干,却是贤者,所以这又进一步地证明了,人的本性是有善有恶的,这是一个随机的事件与环境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完完全全是由本性决定的。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也并不是正确的,因为这种观点,忽视了外力的力量,就算是在十恶不赦的罪人,经过了彻底的思想改造以及教育之后,也可以为自己的罪行感到忏悔,就如在外国,有许多犯人在判刑之前,会有神父为他们赎罪,他们在神父的教诲下,通常会认识到自己的罪恶,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痛心,于是我们会发现,这种说法也十分的立不住脚。
第三种说法是人之初,性本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居然也是一个大儒家学者的观点,这是大儒家学者之一荀子的观点,荀子认为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富有罪孽的,这种观点与西方的天主教有一些相似,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来有原罪,而来到人间就是为了赎罪。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 ,如果人之初性本恶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也不会变得太美好,因为荀子的两个弟子相传是韩非子以及孙斌等等,他们就是法家的开创者,法家的口号是什么呢?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对人民没有宽恕,只有管教,为什么会往这样的歪路上发展呢?其实还是因为他们对人性最根本的理解,与儒家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所以人们的恶是无法泯灭的,只能用法律这种强硬的手腕人们听话,秦国就是在这样的治理下产生的,但是强大的秦国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轰然倒塌了。之后的国家却也效仿了秦国的做法,于是在这几千年以来,没有一个朝代是可以让当时的人民顺心如意的,所以由这几千年的经验来看,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是不适合于我们的,所以人之初应该姓不是恶的吧。
最后一种看法是人之初,性本善也是孔子,孟子和其他许多大如家所认同的观点, 顾名思义,也就是人之初的性是善的这并不是一种绝对的事情,不是说每一个人一出生都是大善人,其实说每一个人都有善的可能性,并且每一个人都是向着善的,我认为这是比较有道理的,因为首先从如今来看,善人还是比恶人要多的,并且多了多,每天也能看到许多好人好事,并且也没几个人想要当恶人,人人都想要当好人,所以人应该是想着善的,并且教育也是有益的,把人引向善的方向,没有哪一版的教材会教小朋友做坏事,都是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人好事,所以人应该是向着善的,而且这也是最好的一种可能性了吧,因为谁会想要住在一个充满恶人的世界,或是一个毫无可能性的世界呢?向善就是人们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