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书”——编订人:朱熹;按先后顺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的注释——《大学》、《中庸》的注释叫“章句”,《论语》和《孟子》的注释叫“集注”,合称为《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与科考——《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四书章句集注》这五本书,是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
2、《大学》——来源于《礼记》中的一章,核心内容是“三纲八目”。
“大学”的意思——就是“大人之学”。“大人”就是统治者。所以,“大学”就是统治者统治国家的学问。
(为何“大人之学”拿到朱熹的时代,让人感觉是“圆凿方枘”?答:因为“非礼”了。“大学”,原本是一出生就注定将来是国家统治者的人,要学习的统治国家的学问。平民想学就已是“非礼”,统治阶级居然还用公费刊行鼓励平民来学,这确实有 “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
3、“三纲八目”的内容——是孔子讲的,曾子记录的;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八目”的解释——是曾子讲的,曾子的学生记录的。
但《大学》原文缺对“格物”和“致知”的解释,朱熹将其补写完整,又将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了一部完美无缺的《大学》。
4、今日思考:幸好朱熹死后确实成了圣人,也就很少有人再计较他的胆大妄为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将来又会出现一个叫王阳明的圣人,偏在“三纲八目”上跟他唱反调。儒家入门的学问,竟然也存在那么大的争议啊。现在,请你仔细看看“三纲八目”的字面,仅仅从字面上看,你觉得这会是很深奥、很费解的概念吗?
答:仅仅从字面上看,不会觉得这是很深奥、很费解的概念。但仅仅一个“家”字,古今含义就已大相径庭,岂敢妄谈。共同期待老师明天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