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的人生,是最近在TED上挺火的一个演讲。
所谓沉浸(immersion),是心流理论的一种说法,于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
沉浸是人的最优体验,在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本身能力相匹配的状态下,达到完全沉浸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愉悦感。
沉浸理论有很多应用场景,如沉浸式的阅读、沉浸式的学习、沉浸式的跑步等等。我们时不时的会进入到这种场景中,经常的情况是全身心的投入进去,颇有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究其一生都过着一种沉浸式的人生,将会是何种体验。在这样的人生中,不论时间长短,主角都会在高度的愉悦中度过,尽管付出了别人看来很难以想象的代价,而仍然在食髓知味、甘之若饴。
这样的人生,几乎可以说完美了。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状态?
心流理论指出,实现沉浸(心流)体验的三个先决条件如下:
1、明确的目标:比如游戏中的通关目标、阅读的角色带入、写作的输出表达)
2、对行动有迅速反馈:让人感觉任何活动都有回应,并且是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的相应)
3、能力和挑战匹配:既不能太难,太难的时候需要进行引导;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的时候需要做难度提升
可能我们没办法影响别人,那么不妨先试试自己的沉浸式人生吧。
首先需要认识到,正如TED所讲的,沉浸式人生是需要付出代价、需要牺牲的。所以务必要对所付出的代价、行动有所准备。
其次,逐渐浸润自己。这里使用浸润而不是沉浸,是因为在初次体验沉浸的感觉时,可能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不如试着给自己设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目标可以是简单易行的,以便可以随时调整难度。阶段性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估和反馈,尤其是对能力和难度是否匹配需要进行认真评估。
整个过程要设计的像打游戏通关一样,从易到难,不断提高挑战。
从这个小目标出发,一步步的沉浸自己,也许,就能达到这正沉浸式人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