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奶奶一生爱操劳,性子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喜欢操心,生怕别人干不好,而且一个活,总要马上干完。
年轻的时候,她总是特别能干活,大概是干活太多了,老了以后,得了关节炎,很多活都干不动了,就变成她使唤爷爷干这干那,如果我们回去,她又会让我们干这干那,总之,有活不干,对她来说,是一种折磨。
所以,奶奶的这种急性子,直接或间接导致我们都有一些慢性子,不去操心家里的事,知道会有奶奶。有时候大家觉得事情没有那么急,缓缓再做也不迟,可是奶奶却觉得不行,如果你不去,她就自己去干。
一个家庭里,如果一个人喜欢操心,其他人就不会太操心,因为慢慢依赖那个操心的人,渐渐就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喜欢干活,家务活总会大包大揽,则家里其他人就会变得不太主动去做家务。
《西游记》的师徒四人,唐僧有领导力,却没有本领,所以他需要依赖孙悟空,有时候他们发生争吵,就需要沙僧来劝架,当然,取经路上,没有猪八戒的幽默,也会让他们取经之路变得单调乏味。他们四个人的小团队,各有特色,最终完成了取经。
一个家庭,在相处的时候,也会慢慢变得互补,只有那样,才会更加和谐。
比如说,在一个家中,如果两个人都是急性子,就会变得很可怕,试想一下,都是急性子,则会事事变得像打仗一样,两个人都着急忙活,遇事没有了主心骨,反而会让事情变得糟糕。
再比如,两个人都是慢性子,那估计事事都没有人操心了,一家子都变得悠闲散漫,什么事情非得等到不可不做才会去做,也是不行的。
就像学习小组一样,在分组时候,也需要了解学生特点,把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有的善于组织,有的善于写,有的善于动脑,有的善于交流,这样,一个小组才能各自发挥所长,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
二
拿我自己来说,在家里面,因为老公是慢性子,就导致我变成了操心的那个人。
有时候觉得,好像是我们两个人的一场较量,最先憋不住的人,就需要去操心。结果总是我,家里就变成我在操心,虽说在娘家,我有一些慢性子,可能是因为事事不需要我来操心,有所依靠。
所以,总会是我,催促老公干这干那。比如拖地,我感觉地已经很脏了,但是他依然没有感觉,没有主动去干的想法,看手机看电视很悠闲的样子。可对我来说,家里乱七八糟是没有办法好好坐下来的,要不我去拖,要不使唤他去,总之,有干家务意识的人总是我。
我总是憋不到他有干家务意识的那一天,也不知他能忍受最脏的极限是怎样子的。久而久之,许多事情都需要我来操心,他唯一的优点就是还可以听我使唤。
此外,老公擅长修理东西,家里用的东西,孩子们的玩具,坏了都依靠他修理,这导致我动手能力退化,有时候很简单的东西坏了也等着他来修理,完全没有自己去动手的想法。
时间越久,越觉得我们两个人变得越来越不同,各自负责家里不同的事情,倒也算是默契,变成了一种习惯。
这也许就是一种互补。
三
教育孩子也离不开这样子的道理,有句话说,有时候,父母要学会“懒”一点,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好,要学会留一些孩子能干了的活让他们去做。
我深以为然。
如今有许多低能儿,不会洗衣服洗袜子,有的竟然不会自己穿衣服,听着有些好笑,觉得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太差劲了。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去足够重视的,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留给他们一部分活让他们去干一干。
不光干活,其他方面也一样,父母要多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有一次,又在厨房里准备早餐,听到儿子房间里的闹钟响了,我想看一看他起床了没有,开门一瞬间,我看到他已经坐起来准备穿衣服,看到我进来后,立马躺下了。然后我开始哄着让他赶紧起床,他就是不起,赖了好一会才起来了,而且还发脾气。
如果我不进去,他就没有依赖,很快就会自己穿好衣服出来了。
我开始明白,他不起床是因为知道有爸爸妈妈替他操心,有了依赖,不用担心赖一会床能导致他上学迟到,因为他知道,我们不会让他迟到,那变成了他的底气。假使我们有一次任他不起床而导致他迟到一次的话,我想他下一次估计就会对我们的“再不起床就迟到了”的话会听进去了。
从那以后,听到闹钟响我也不去他的房间再去叫他,他一会就自己穿好衣服出来了。
有时候,对孩子管理少一点,反而会促成他的自我管理,所以我学会了适当的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