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节作者介绍了学习临界知识需要的第一个心态:绿灯思维。在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时,自己能够客观的看待批评的内容是否正确且有意义,而不是因为习惯性防卫心理的影响,一味地找理由或反抗。对于如何培养绿灯思维,作者给也出了一个底层认知:区分“我”与“我的观点/行为”。
底层思维一:绿灯思维
更高效的学习,来自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
整理理论:学习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
渐进理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看见成长的自己�》里也提到一样的观点。
人们对于能力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能力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人们需要不断去证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和提升的。
根据过去的表现,我的思维方式更符合渐进理论,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但身边有些人不是,上次同事看到我在看学习方法类的文章,就跟我说学习方法还能提升么,他的学习方法在小学就已经固定且无法改变了。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思维方式更符合整体理论。
习惯性防卫: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
我清楚大部分在争论的时候都是为了面子而不是解决问题而争论。所以我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都会复述一遍对方的意思,分析利弊之后再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能够确保自己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争论。补充一句,不仅仅在这里,在其它很多地方,面子都是自己成长的障碍。
我们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基本归因偏差。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的自身有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
《第五项修炼》: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
......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他的错误。
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这种心理我也经常有。上周在做看房任务的状态时,我漏掉了一个状态,本质原因是我没有去深究,去咨询技术。但争论时我却狡辩说是这个需求没有传递到我这里来。最后吃饭的时候我主动发信息承认自己的错误。之后我需要做的事情是,意识到自己有习惯性防卫这个心理概念,当它产生作用时,能够及时提醒自己。
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确实是一个更底层的思维,当别人提出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客观的看待“我的观点/行为”和“别人的观点/行为”,分析两者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