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办完事,看看距离闺蜜工作的地方不是很远,我就骑着共享单车去找她了。
按照她给我说的路线,我在纵横交错的街道里迷茫穿梭了将近半小时,依旧找不到她所说的标志性建筑物高架桥。终于承认了自己是个路痴这个现实,我开始求助起旁边一起等红绿灯的同样骑着自行车的大爷。
然后这位大爷热情的和我聊着天,把我一直领到了闺蜜工作大厦的楼下。
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突然对这个城市第一次生出了好感。
刚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我从火车站出来,站在人声鼎沸的北站门口,还没反应过来,一拨拨的人像是老虎看到了猎物一样,挤在我的面前,问着住不住宾馆,是不是一个人,需要做出租车不……
我谨记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原则,低着头在一声声“小姑娘,要不要坐车啊”的呼唤中,赶紧走了。
02
小时候书里说,事出反常即为妖,那么不太熟的人都这么热情,是不是也对自己有所图呢?
其实我小时候,对于热情是不会有抵触的。
小村庄的孩子,基本上一个村子里上点年纪的大人,都能扯上点远的要命的亲戚关系,或者是世交。在外玩耍,忘记了饭点,随便在小伙伴家里吃一顿,或者去叔伯婶婶家里蹭一顿,这是很普通的事儿了。
逢年过节亲戚邻居打招呼,一年未见,或者多年未回家的人,老远回乡了,村子里的人也会很热情的迎接。
所以,那个时候,我的潜意识里,没有对于即便是不熟悉的人发散出来的热情,也是不会有戒备,更不用说怀疑了。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大妈们,抓住你唠叨个不停,不把你说晕乎了基本不会停止,跑都跑不了。
可现在,我到了城市,这里没有什么小院子,只有单元楼,没有什么能把孩子随便托付在对门吃饭的邻居了。
03
城市一直在完善着居住环境,让人们生活的更加便利,也一直在提醒着你我,赶紧跑起来,跑的慢了,后面的人就追上了。
人与人最直白的关系,竞争。在城市中,展现的如此明确。
我很讨厌做销售,不知道为何,可能源于我对于销售浅薄的认知:利用一切身边的人际资源达成交易。
说白了,就是想尽办法和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半生不熟的人,套近乎,直至成交。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界定呢,朋友,亲人,同事,陌生人,还有网友,更多身份标签吧。
而越来越多倡导着人脉就是金钱的人在消费着这些关系,大家心里也开始抵触了。
就连我,看到朋友圈里频繁发广告的人都会悄悄屏蔽拉黑,看到街边陌生人发传单,对我微笑,也会自觉的赶紧加快脚步走掉。
何况是以前不怎么联络,突然之间对我这么热情的人呢。
记得有一次我在群里很热情的向朋友安利一个口红,纯粹抱着分享的心态,自己觉得好用而已。结果有好几个朋友私聊我,问我是不是做代购了。
看来,热情过了头,真的会被误以为我想赚他们的钱啊。
大家都逐渐习惯了事不关己避而退之,那些热心的人,被冠上了别有用心的定义。
在如今冷漠为主流的社会,给我指路的大爷这样热心的人们,就显得尤为珍贵了。或许,就是因为有了他们,一座城市才变的友善而没那么冷冰冰,有了些许人情味儿了吧。
PS:觉得不错就点个喜欢吧。我是猫头鹰,对这个世界不要太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