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没有“怦然心动”?不是因为年少已逝,而是因为单纯不在,我们的个人世界里,积压了太多的物件,经年累月,我们的“怦然心动”被压在了箱底。
寻回“怦然心动”,触碰深层的自己,那么开始整理的魔法之旅吧!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是享誉日本“新一代整理教主”的近藤麻理惠。
听书开篇的一句话,“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乱”,就让人印象深刻。从学习《断舍离》开始,到现在这本书,这已经是我听过的第三本有关整理的书籍了,本以为内容会多有雷同,听之乏味。然而,一听即无法收拾,听完才察觉一个小时已过。
该书第一部分就提及错误的整理思维。听完才发现自己“中枪”不少。
第一,一口气整理后,就乱。根源是此处“整理”只是将杂乱的物品收纳,隐藏起来,并不是真正的整理。
第二,每天整理一点。听起来,这种方法似乎既能实现整理,又能合理使用零碎时间。然而,一点点整理,永远不会整理好!
第三,不追求彻底与完美。不彻底,就无法拥有真正的整理意识,也永远整理不好。
第四,经常收拾,家里很干净,无需整理。越会收拾的人,越容易堆积东西。这里所谓的“收拾”,仅仅是收纳与隐藏。真正的整理,应将收纳物纳入整理范围。
第五,按场所整理。这种整理法,容易将物品分散。其实,按物品类别更易整理。
读完这些错误思维,我才发现自己看似“干净”的整理术,其实是身在泥淖而不自知。
改正错误,最好的方式是“以新换旧”,采取新而正确的思维方式,此为书中第二部分内容。
第一,要集中整理。如定下适宜的整理日。
第二,彻底整理。不放过犄角旮旯。
第三,按物品种类来整理。
第四,学会扔东西。处理当下不需要的物品。
第五,不畏缩,不中断,不放弃。
“丢”是真正整理中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与人“储存”的天性相抵。第三部分,说书者讲到如何“丢”。
“丢”也有艺术。总结如下十点:
绝对彻底,理想生活,
触碰物品,集中物品,
弄清顺序,适当隐蔽,
潜移默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真情对话,心存感激。
第一,绝对彻底。一次性完成丢东西的壮举,不要长时间犹豫!
第二,理想生活。追问自己整理的目的,追问到底,其实我们会发现,终极目的是为自己幸福生活。
第三,触碰物品。触碰物品,察觉有无怦然心动的感觉,此处不等同于“我觉得”,而是要看身体的真实反应,以此考量物品能否让我们感到幸福。
第四,集中物品。整理前,先将所有同类物品集中起来,才开启触碰的“心动”之旅。
第五,弄清顺序。从最易丢弃的物品开始整理。物品除了自身价值外,还有“机能”,“资讯”,“感情”和“稀有性”,这几种延伸价值。我们难以丢弃,往往是因为物品的延伸价值。
按丢弃难易程度,整理顺序应是:衣物,书籍和文件,小东西,最后是纪念品。
第六,适当隐蔽。丢东西时,我们一般都会感觉到一种不安与压力。因此,丢弃时,应避免让家人看到。
第七,潜移默化。不要强迫身边的人整理,也不要代为整理他们的东西。专注自身。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我们对不会整理的家人的物品感觉到厌烦时,一定是自己在整理上出现了松懈,这时更应该反省自身。
第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再需要的东西,不要随意送给别人,而是要“赠予”。“赠予”的关键在于,要事先询问清楚他人需要什么类别的物品,然后只给他们看符合条件的。
第九和第十,真情对话和心存感激。弄清每件物品曾经,现在给你带来的价值,本身就是一个同物品对话的过程。不再需要的物品,多是已经在曾经的某个时间点发挥了其价值。在丢弃这些物品时,要面对内心,真诚感激。
最大的尊重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让物品“各得其所”。
本书,除了这几部分的“思想性”内容,后面还详细叙述了实践的方法与细节,帮助我们学习更有效的整理术。
房间整理的结束,是人生整理的开始,我们需要更多地生活在自己所喜爱的物品和环境里,它们会极大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整理,莫如说是一种修行,在“取舍”中,我们能更加清楚自己的热爱,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去追逐和守护所爱。
日本《坂上之云》电视剧里秋山好古说:“你觉得为什么家里只有一个碗?并不是因为没钱。男人一生只要做成一件大事就行了。为此,故意把身边的事物变得单纯明快。”
(一明一暗,萤火之光。我是蓝澜Queen余芳芳,为人师,也为己师。无论在何处,去何方,为何事,我在,笔在。原创日记第17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