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说:用而不学则罔,学而不用则殆。
前期:输入远大于输出
看新闻:
36氪虎嗅钛媒体砍柴极客公园速途网爱黑马雷锋猎云网pingwest爱范儿创见……这些媒体恨不得天天刷一遍。苹果又开发布会了,谁家的手机秒杀XX让人窒息了,O2O领域有一笔融资记录诞生了,90后创业者颠覆世界了,我艹上门家政A轮都能融1000万,智能硬件物联网才是未来,京东和淘宝谁才是未来呢,好担心我什么时候才能进入30/30大名单呢,马云雷军演讲又说了什么惊人的鸡汤呢,哎华为的管理没落了……聊起别人家的花边新闻好像说书的一样。
看书:
目前大多数的PM都是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开始的,苏杰怎么也没想到这本书会对这个职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再就是“产品经理必读的34本书”,多是些经管畅销书、国外科技读物、产品设计入门书,也为京东当当的满减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kindle是居家旅行之必备。没看过《失控》,别TM跟我谈未来!
听讲座:
去个某某峰会,听到头发现就是带回来一个手提袋,袋子里是广告,演讲人做完广告就下来了;去个某某创业咖啡、创空间参加个沙龙,就记住人家的融资快乐和创业苦逼了,顺便在微信群里抢了个红包;这些线下的活动毕竟时间成本比较高。正因为有这种需求和痛点,才有了线上社群经济的可能性。红点直播产品100YY多贝QQ群开课吧微吼上准时参加线上讲座,给老师送朵花点个赞冒个泡。
输出:
微信发个鸡汤文鼓励下努力的自己!目标公司明确要求附带个人作品!做笔试题对自己完全就是一种思维和经验的提升!面试的时候聊产品完全现场发挥我真是太有才了!误打误撞进了个二流公司卧槽我得写个攻略给后来人共勉!
中期:输入约等于输出
进了公司发现没人带,只能自己摸爬滚打,发现那些什么“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用户运营降龙十八掌”的用处并不大。工具还是要一点点学,熟能生巧;项目还是要一个一个地做,勤能补拙;文档还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说易做难;需求还是要一个一个地解决,见多不怪。输出在一点点地日积月累。突然有一天菊花一紧好像悟出了什么是需求,发个朋友圈庆祝一下却发现怎么也说不完美。
但这个时候会有选择地利用资源,有针对性地补足自己的短板、熟悉自己所在的行业。看的太多反而会让人产生惰性。
中后期:输出远大于输入
一句话: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
上级会给你派一些自己完全没接触的需求给你来做,你在这个需求面前就是一个小白。但是你要用尽所有的办法来尽快地了解这个需求的7W1H,然后想到解决方案并完善这个方案。最后让市场和上级来给你反馈,继续完善。循环往复。这个时候你已经不再关心那些泡沫(融资、公关、撕逼),而更关心我的用户次日留存和活跃,项目的进度,竞品的新版本。在一个深夜里,默默地写下这段时间的笑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