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着熊逸学习了《人间词话》,虽然早就听过王国维,但一直没读过,想要读懂《人间词话》得先读懂《人间嗜好之研究》。
先看看老师讲解的几组概念。
一 “生活之欲” VS “势力之欲”,由此引出的“积极的苦痛” VS “消极的苦痛”
“生活之欲”源于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你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那你必须需要为生存而奔波,不管你有多少美好或是远大的理想,首先要做的是活下去,保证基本的生存。因而不管从事什么都需要工作,你一开始的追求可能就是为了多挣些钱,你的生活需求可能就是吃饱穿暖,这些最实用性的。
当现实总是打你脸的时候,有一部分人选择自我麻醉,借助烟酒甚至是毒品暂时调离生活的苦痛;有一部分人选择默默忍受,知道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抓住时代的机会赌上一把,让自己的命运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之欲带来的积极的苦痛,不管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苦痛总是存在的,只要你生活着,就能感受。
假设你通过努力总算达到了衣食无忧,开始心满意足地生活,可是日子一长,你又发现空虚无聊。你需要找些新的事情来把时间填满。可能是你升到一个新的阶层,别人都嘲笑你爆发户,也可能是你想把周围人都比下去。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势力之欲”,是人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还需要满足的欲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心是要时刻运动的。用科学来说,自然的设定,人性是永不满足的。快乐永远是短暂的。
积极的苦痛是无法避免的。消极的苦痛是自寻烦恼。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的文艺作品,为什么很多人很沉迷于电影等虚幻的世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看似无用而很多人买的东西。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追星喜欢买名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消极的苦痛。
当人们比较弱小时,最常有的心态就是我不能被别人落下,而在变强之后,最常有的心态是别人有的我不要,即“我必须保持优越感觉,不能让自己降低到那些人的层次“”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很多人是为了温饱而挣扎,而很多成功人士为了名利在明争暗斗。
二 具体的竞争 VS 抽象的竞争
人们一直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究竟从哪里看出来呢。
首先艺术品要打动人心,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在里面,其实人们喜欢新奇刺激,在文艺作品里充分释放人性。为什么呢?因为在真实的生活里,人总是不自觉的不情愿的被这个或者那个限制。只有在小说或是电影里,人们才能幻想自己是超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才是真的人性。
因此我们在看人物传记中会有一分怀疑,因为这是经过美颜过的。但看小说则不然,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借着假名真实地表达自我。
老师举下棋的例子,这个是抽象的竞争,目的是要赢,所以在棋盘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人在社会中,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不可能无底线竞争。总要受到各种具体的约束条件。
具体的竞争是寡淡的,只有高度抽象化后才满足人们的心理。
三 实用 VS 审美
为什么说音乐是最完美的艺术形式,因为关系和限制特别少,是纯粹的形式美。
什么是实用,是接地气的,普通存在的。有明确用途的。
什么是美,少见的,让人不能产生什么联想只是静静地欣赏。
究竟什么叫美呢?
蒋勋说过,美学即感觉学。美首先是一种感观体验,一种强烈的震撼,其次才是精神上的愉悦。
天下有大美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