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后反思
目标是先导,目标是方向。看一堂课好不好,成功不成功首先要看教学目标。对低段的语文教学之前的认知基本上就是过关生字词,有感请朗读课文,明白道理。读了《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我把一年级下册课文中的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这样的细化。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快 、非”等7个生字。积累又( )又( )的词语。 (知识)
2、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积累“扛、扔、摘、捧、蹦、追”等表示动作的词。理解会意字“掰”的意思 。 (理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扛、扔、摘、捧”等表示动作的词及又( )又( )的词组说话。 (应用)
4、能借助插图读懂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按照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心情怎样,怎么做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推断。 (分析)
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明白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才会有收获。(综合)
6、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编一编《小猴子第二次再下山》的图画书。主要依据画册内容、小猴子做法等进行优秀作品评选。 (评价)
这篇课文我用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过关生字词,通读课文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孩子们明白了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也就是完成了课文的前三个目标。第二课时的任务是逐步实现高阶目标,让本单元组的能力训练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得到落实。这节课我是这样落实分类目标的。
一是检测孩子上一节的学习效果时,我直接让学生用反馈器做出选择,对的选1,错的选2。(1、“扛、满、扔、捧”这几个字都是后鼻音的;2、“扛 、摘、捧 、抱、掰”这几个字的意思都跟手的动作有关。)结果第一道题有94%的孩子选对了,但第二道题还有17%的同学是错的,我从17%的孩子中说出你认为这句话是错的原因,再由其他同学帮助他订正。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检查全班同学的生字词掌握情况。但在提问课文的小猴子下山时来到了哪些地方?请你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说说的时侯我是指名学生回答的,如果能用抽人的方式,应该会更客观。
二是在落实本堂课的能力训练点时我分以下三步走:首先是教师的引导下图文对照完成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教给学生借助表格提取文本信息的方法。接着我发给孩子们学习任务单,同桌之间从后面的三个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合作学习并完成表格。然后利用魔法教师拍照上传进行讲评。
当时间到了我准备找到相信段落的代表性表格时发现写小猴子见到可爱的兔子那一段没有人选,这是我没想到的。接着我就让举手的孩子完成第四自然段的信息提取。后来王博士评课时说应该指定内容给相应的同学,对于低段的同学应该让所有的孩子都去完成任务单,要不同桌之间学习有差异的的时侯往往较差的那个同学会被忽略。反思自己的教学,对有效地合作学习还欠考虑。还有在讲评时我让学生举手发言,这样就疏忽了那些做错的或是胆子小的同学,如果在这里再利用课堂的生成用反馈器做个,按照你所选的相应的段落做个选择,教师再通过随机挑人来对展示的结果进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关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还培养了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
三是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我先借助课件图文结合复述前面四幅 图的内容,问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这时的猴子是怎么想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学到这里已经水到渠成了,对于谈收获、谈感想没有问题了,于是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运用感悟体验的方法,不用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设计了如果猴妈妈给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机会,小猴子会怎么做呢?学生跃跃欲试,而我仅随便叫了举手的同学说,有的说带了一箩筐把想要都带回家,有的是直奔想要的东西,有的是带上猴弟弟把上一次的经历告诉它,然后两人合作满载而归.如果能用抢权的方式对所有的同学来讲更公平。我布置了开放性作业:一是把故事讲给家长听;二是有兴趣的同学把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编成图册,下一节课进行评选。
这堂课,我注重了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及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能力的训练,但我留给学生朗读及书写指导的时间还不够充分。我想在经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摸索,让麻吉星教学系统能最大发挥每一教学环节的效益,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