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呢?
知识管理做的是库存管理优化,最终是将碎片或者不碎片的知识整顿成一个系统。
好的知识管理方法会让你越学越简单,而不是越学越乱。所以知识管理的方法需要符合认知原理。
(一)知识管理总概
我们建立自身知识体系的必要性有两点:
一、获得独立自洽的视角
建立一个独立自洽的知识体系就像在狂风暴雨中建造一个地基牢固的建筑,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你都会坚韧和笃定,淡然地分析处理各类问题。
我们看到牛人今天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来源于他们的学习方法、知识体系、思维方式、认知角度。而且有一个规律是牛人的工作处理难度越高,他们的知识跨越类别越广。
二、解决知识碎片化的困惑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极其碎片化,如果不将这些碎片知识打包封装建立体系,我们将很难具备批量处理问题的能力。
如果你的知识是系统化的,碎片学习就不只是纯粹的数据堆积。就像我们的拼图理论,有系统化的知识就相当于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版图,那么新的信息进来后虽然是碎片化的但是能找到接口。而如果没有这个知识体系,信息进来后将一直是碎片化的。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拥有一个独立自洽的知识体系,将会是一个非常稳固的不会被他人所夺走的竞争力。
根据认知原理来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就能满足普适应,同时利用科学方法论进行检验。简单、普适、有效、科学是这套方法论的原则。知识管理方法论:分类—剔除—固化—融通。
(二)知识管理1.0:分类
一、原理
原理:三重心智加工模型
大部分人到今天还是在用学科分类做知识管理分类的。但殊不知学科分类其实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不完全符合人本身的认知特点。
“school”一词源于希腊,意识是“闲暇”,学习在工业革命以前是上层阶级才能享受到的服务。工业革命后,知识储备增加,对生产力的需求增加,相应的对劳动力的要求增加,教育逐渐从上流阶层到底层普及。那么为了提高生产力的学习当然不可能是“闲暇”式的了,因为这是有利益目标的。所以将原有的学科划分、知识打散,培养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为了培养输送到工业化的大分工中。
这就是学科分类的起点,符合商业的原理,但未必符合人的认知原理。如果把它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就超出了它的适用边界。
那我们要用什么原理来管理知识呢?
用三重心智加工模型。
为何要用心智加工流程规划知识管理?
被管理后的知识体系符合心智加工流程,效率才最高。
二、方法论
方法论:把信息按照知识、技能、思维进行一级分类
大脑输入各种各样的知识,有陈述性知识、有程序性知识,有心智程序。有些能提升我们的算法心智,有些能提升反省心智能力,还有知识长期训练过后能自动化提取进入到自主心智。
1.知识
这里主要是陈述性知识。无论是技能还是思维的习得前期都得有晶体知识的输入,也就是陈述性知识的输入。在该类别下,可以按学科再进行二级分类。
2.技能
指个人工作中需要使用的专业性技能。技能还是思维的习得前期都得有晶体知识的输入,知识长期训练过后能自动化提取进入到自主心智。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将不同的学科划分到知识或者技能中。比如同样是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老板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专业从事人资的人来说就要把人力资源的相关知识内化成能够随时提取应用的技能
3.思维
思维更像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例如归纳、演绎,包含思维技巧和思维倾向。思维技巧即思维的技法是可习得的技能。而思维倾向实际上隶属于反省心智。
这样分类后每一种都指向一个心智流程。陈述性知识丰富视野属于算法心智,专业性技能需要训练至自动化提取属于自主心智也属于流体智力,程序性知识很多都是训练认知的手艺,能提升我们的理性,属于反省心智。
这样的一级分类可以让我们很明确不同的知识对于我们而言到底用处在何处。当使用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一级分类后可以再根据不同学科进行二级分类。
(三)知识管理2.0:剔除
原理: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通过知识管理1.0的方法进行分类一段时间之后,你的知识体系框架中将会充斥大量知识冗余,这时就需要进行简化和剔除。
方法论:奥卡姆剃刀原则
即一个事实如果能被两个理论解释,选简单的那一个。还有我们前面讲甄选知识时的科学方法论、三洽论,这些都是可以运用的。
(四)知识管理3.0:固化
原理:自动化提取
方法论:刻意练习
使进驻到自主心智的知识和技能能实现自动化提取的方式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需要将一个动作拆分成多个小动作,对每个小动作进行反复的操练再合并成大的动作。分解后进行刻意练习可以增加你对该技能的心理表征。
认知作为一门手艺也是可以进行刻意练习的。
认知使用的是程序性知识,所以程序性知识也是可以分解练习的。刻意练习不仅仅是一个技能练习方法,也是我们知识和认知的训练手段,让我们把知识固化在大脑中。
(五)知识管理4.0:融通
这是知识管理步骤中最旷日持久的一步,因为这一步可以持续终身。
一、原理
原理:知识迁移
我们曾提到过一个概念:迁移,即识别一个事物的抽象结构然后运用到其他事物上。大范围知识迁移就是做到融通。比如我们的大脑就是地球,知识是其中的组成物质,融通就是万物互联。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世界扔给我们的难题,而且我们还追求解决的质量和速度。这是进行融通的意义所在。
二、方法论
方法论:提问式融合、分享
融通解释组块和组块的合并,最后将组块合并在一个超级大组块之下。
如何进行融通?执行方法是建立两张思维导图,一张是"我的知识体系",另一张称之为“万物疑问”。知识体系这一张就是在做分类、剔除、固化的工作。而“万物疑问”做融通,里面有可以放任何你感兴趣想搞清楚的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做知识融合可以彻底打破学科分类,让你找到多重知识之间的接口,实现组块的融合。提问的关键技巧是批量解决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带来的解决方案,能批量解决多个问题。提问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应用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除了提问之外,分享也是一种融通的方法。每一次分享都会逼迫你去融合自己的知识,迫使我们去阐述清楚自己的概念,这又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让我们继续去学习。
融通的终极目标是让你的组块合并成大组块,让神经元的连接更加丰富,让拼图更加完整,是让万事万物都能归一,终极目的就是齐物论。
由此得到:
1.知识管理是这两年伴随内容付费、知识网红起来的热门概念,但大多数的知识管理方法还停留在知识管理1.0上,把知识按照学科通过一些云笔记进行分类整理好像就是做了知识管理了。
通过认知学习法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知识管理的核心是要形成一个独立自洽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体系。这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而是伴随每一个终身学习者一辈子的浩大工程。
2.到这篇文章截止,我的“认知学习法”总结整理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对认知的探索不会停止。万法归一,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运行的本质和规律,那就是“道”。
“道”与“美”是我追求的两大主题。而“道”是如此的简洁、优美、和谐,如此地让人痴迷,我认为它代表了最高级的审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知识世界观?
认知原理(一)
认知原理(二)
关于“学习”的科学,这些真相想告诉你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甄选知识
你用了十几年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全是错的(一)
你用了十几年的学习方法,有可能全是错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