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由《纽约时报》科学专题记者本尼迪克特•凯里所写。作者汇集了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数十年科研成果中筛选出的精品,让你看到大脑汲取知识的真正途径,让你了解这台奇妙学习机器的运作原理,以及学习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科学学习方法,告诉你何时学、在哪学、怎么学,才能有效、轻松、不费力。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学习的三个诀窍,分别是:环境的影响、间隔的妙用和知识定位。
①『环境的影响』
找一个安静的、固定的学习环境就能得到好成绩吗?为了搞清楚这个大家都习以为常的问题,三位著名心理学家组成团队进行了一项探究实验。他们要验证的问题是:假如把相同的学习材料分两个不同的地方学两次,会得到什么结果?
这听起来有点绕,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实验:心理学家找来一组成绩差不多的学生,每人发一份相同的单词表,并用两个10分钟进行学习,中间间隔几个小时。其中一半的学生,要么在一间窄小凌乱的地下室学两次,要么在一间整洁明亮的房间里学两次;另一半的学生则在两个房间分别学一次。结果,考试成绩让人十分意外。
在同一房间学习的学生,平均能记起40个单词中的16个。在两间不同屋子学习的学生,平均能记起24个。仅仅是变换了一下学习场所,却能使记忆的提取能力提高40%。
探究结果表明,大脑记忆单词时,在不同屋子里的存储编码是不同的,而在两个屋子中形成的两组编码有相互叠加的地方,因此它的记忆效果更好。或者说记忆在提取某个单词时,两层不同的感知给大脑多提供了一次机会。也就是说,如果1号门打不开,那就去试试2号门。不仅如此,这样的实践本身就能强化学习力,让你在学习时不必依赖于环境。
②『间隔的妙用』
“你为什么非要一次把所有东西都学完啊?今天学一点,明天再学一点,不是更好吗?” 这种学习技巧就是“分散式学习”。把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成数次学习,并拉开每次学习之间的时间间隔,化整为零能让记忆更持久。
学习科学的研究者指出,习惯于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往往在考试之后就能把所学全部遗忘,因为他们要清空大脑给下一门课。即便考完了最后一门课,他们还要放松心情,尽情玩乐,基本上啥也没记住。“他们表现得就像从未学过那门课一样。”研究人员表示非常无奈。
在草坪养护中,每星期三次、每次半小时浇水的效果,远比每星期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的效果要好。“分散式学习”也是这么一回事,你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也不需要更刻苦地练习,但你却记住了更多的东西,维持时间也更长久。
科研人员曾组织过一项大型研究,他们招募了1354名不同年龄段的人,分成26组,运用不同的间隔学习法,测试学习效果。比如,有些人两次学习之间相隔是10分钟,有些人的是1天,还有人相隔1个月等等。最终,他们发现:第一次学习与第二次复习之间的间隔越大,记忆的时间就越长。
如果你的考试时间是一周之后,那你两次学习间隔的时间就是1-2天;如果是1个月之后,间隔时间是一周;如果是6个月之后,间隔就要拉长到三周,以此类推。
③『知识定位』
很多人在学习时感觉自己非常用心,掌握的也很多,但一到考试就不行,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错误地判断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数据、公示、概念的牢固记忆和实际运用是两码事。
尤其是各种“帮助”学习的小手段都能造成这种“熟练度错觉”,包括划荧光线、做一份学习大纲,默写一份老师给的或者书上提供的章节概要。这种对熟练度的错觉是自动形成的,而且是潜意识里的念头,它让我们没法知道自己在运用上的“无知”。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包括:用背诵替换朗读、用练习代替抄写、用考试代替突击。
培根在谈到学习时,曾说:“与反复阅读20遍相比,更容易记住的做法是只读10遍,然后边读边尽力背一些出来。” 你在背诵过程中才能通过回忆细节,来了解自己真实的掌握情况。同理,在学过一些章节后,立即做相应的习题,才能让课上新学的概念和知识落地。
日常的学习是信息流过大脑,而考试则是把一个个知识点都定位到相应的框架和答案里。前者笼统而迷乱,后者清晰且直接,不论怎么说,都是后者对学习更有帮助。通过考试,你能发现自己在学科上的“无知盲点”,这对你重新梳理大脑信息,补充知识盲区非常有帮助。
总结一下,在学习上的原地踏步,不是因为你笨,更不是因为你智商低,很可能是你的方法出了问题。只有了解考试、大脑、学习这三者的联系,再运用我们今天分享的三个诀窍,“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你的学习啦”。
以上是文字内容。
在做这幅视觉笔记的时候,我的思路《如何学习》是一本书,所以画一本书,它主要的三个内容是何时学?在哪学?和怎么学?作者是本尼迪·凯里。并且要了解考试、大脑和学习的三者关系,所以就画了一个齿轮,把它们之间连接起来。这本书通过三个齿轮的链接产生一个路径在最后到我们的大脑中。三个齿轮分别也是书中三个要点。环境的影响,间隔的秒用和知识定位。每个齿轮内分别画有相匹配的图形及结论。
通过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在不同的两个房间内学习,记忆提取能力会提高40%。
利用分散式学习就是学习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记忆时间就越长。
通过考试可以定位知识点。用背诵及练习代替抄写、反复朗读,用荧光笔划线,临时抱佛脚做一份大纲这些“无知”的表象。发现“无知的盲点”,重新梳理大脑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