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活动:
你小时候被贴过哪些标签呢?把她们写下来。这些标签(如聪明、懂事、调皮、乖……也就是别人经常给你的评价,说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塑造了你的生活?也写下来。它们是帮助你做的更好,还是阻止了你前行?写下放弃其中的某个标签,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根据你自己的想象,猜一猜,面对这一个变化,你身边的其他人会如何应对?
我小时候,爸爸常年在外出差,一年总共待在家里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月。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我和姐姐。我和姐姐相差整整2岁,对于妈妈来说一个人同时看护两个不懂事的小孩,的确有时候会力不从心。有一天,妈妈正在照顾刚学会走路的我拉粑粑,差不多四岁的姐姐便独自跑到了楼顶去玩,由于没有人看管,从四楼楼顶掉了下去。妈妈在家听到楼下群众的呼喊,才知道姐姐出事了,冲下楼抱起地上满是鲜血的姐姐直往医院跑。幸运的是姐姐除了擦伤和骨折,并没有大碍。后来,妈妈考虑到又要照顾生病的姐姐,又要照顾年幼的我,于是出院后妈妈便把姐姐送到了武汉的外婆家。外婆家有妈妈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由于他们生的都是男孩,所以姐姐在那分外受到小姨们的疼爱,和那些弟弟们也玩成一片。姐姐大概在那住了一年多,直到我上幼儿园才被妈妈接回宜昌。
每隔一两年,妈妈就会带着我和姐姐坐火车回武汉去过年。每次开门时,都会看到姐姐和小姨们高兴地抱在一起蹦跳,甚至激动的哭泣。看到她们那种久别重逢的夸张,总是让站在一边的我不知所措。在外婆家,姐姐干什么都是轻车熟路、高兴自在,和几个弟弟们追逐嬉戏。虽然大人们对我也是非常的关心和喜欢,但我还是感到拘谨和不自在,我坐在沙发上不知道干什么好。我的这种状态,不停地被小姨们念叨“好文静啊!”“老大性格活泼,老二性格这么安静!两个孩子完全不一样。”……大人们越是这样议论,很奇怪我就越想做成这样子。每年过年,我一次比一次更不愿意参加小朋友们的游戏,更不愿意与人说话,宁愿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看电视。我这样的表现更是让她们惊叹,“越来越文静了!”“越来越乖了!”“和姐姐就是不一样!”不知道是因为我想用这样的行为去博得她们的喜欢,还是就是想跟姐姐弟弟们不一样,每年回武汉过年我就做成了那个内向不爱说话的小孩。
直到长大后,也许是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也许是有了新的目标,我渐渐开始找话跟她们聊天,也愿意参与到大家的活动中,“女大十八变啊!”“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当老师让她变化好大啊!”…………尽管如此,姐姐现在仍是那个最能活跃气氛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