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 鹤翔 参赛编号 1094
她,来自洛阳地区一个美丽的小镇。
这个小镇位于邙山脚下,黄河岸边,这个小镇住着勤劳善良质朴的村民,这个小镇的街道旁一年绿树成荫,四季常青,这个小镇自从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国家大型工程华阳电厂落成以来,镇上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农民公寓楼此起彼伏,百货超市更是琳琅满目。如果你是初来乍到,你会感觉到自己是不是路过一个较繁华的市区郊外,因为常年外出打拼的游子多年后回家,到了村口竟然认不出回家的路!
就在这里,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女,为了自己多年的梦想,为了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依然踏上了漫漫成长路。
儿时
70年代出生的她,那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们多,她排行老五,最初几年靠集体吃饭。由于孩子们小,大都是女娃,所以体力活干不了,父母们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工分,所以一大家子人只能靠挖野菜和着生产队分派的口粮讨生活。她常跟在姐妹们身后挎个竹篮去春天的田野上挖野菜,去夏天的小河里摸鱼虾,去秋天的果园里摘果子,去冬天的雪地里捉麻雀。
生活是艰辛的,但到处都留下孩子们纯朴憨厚的笑脸和“咯咯”的笑声。因为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新奇的,都是那么美好,都是那么让人陶醉,即便是搞了恶作剧,过后想起来也会偷偷笑几天。
念书
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和村子里学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傻傻乎乎的她在上学第一天不清楚自己姓啥叫啥,也不知道“名字”对一个人有多重要,那时候村子里正上映《朝阳沟》知识青年银环下乡,老师就顺势把她的名字“银环”写在她的小凳子下面,从此以后她努力学习。近20年后,她还真得成为一名知识青年回到了老家一个美丽的乡村中学任教。
在校读书期间,由于家里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到头来有1/3都是靠野菜充饥,虽然后来农村实行了责任田分包制,由于家里女娃多,劳力少,还是不能很好的生活。但是她每天乐此不疲,因为她在书本里找到了快乐,她在课堂上找到了笑声,在校园的小路上,林荫下,池塘边都能看到她奋笔疾书的身影。
十年寒窗后,她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考上了一所师范大学,后来就回村里做了孩子王,把自己所学到的所见到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充电
参加工作后,为了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补充知识,她除了学校组织的学习外,边上课边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成人自学考试,多年的坚持后她拿下英语教育本科,记学习笔记达十几本。
期间,她和同学曾一起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去到遥远的大江以南,由于路上大雪封路堵车,等赶到考场(到外地考试一年一科可争取到四次机会)时已经晚了整整两个小时,无奈她们只好站在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上留下自己美丽的倩影,证明这个地方我来过。
一年后的春天,她又只身一人踏上了去河南开封的列车,这次她考了“口语和听力”,然后去“清明上河园”旅游区回看了大宋朝的繁荣昌盛,从此留下了美丽的足迹。还有,她坚持自学日语,终于从一个日语小白脱单成为一个能看懂简单日语剧的人。
这次坚持长达10年的业余学习,她深深地懂得:只要用心,没有人学不会的;只要坚持,没有脚走不完的路。
提升
这两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们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多少年来这种思想已经深深地在人们心里扎了根,开了花,现在这种果子已经高高挂在枝头,或青或红,或酸或甜。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家庭对孩子教育更是有求必应,学习资料的配备,包括现代的网络使用,更有甚者,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孩子们节假日也疲于奔命学习,补差,培优。
家长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还有孩子教育升学压力,忙得焦头烂额;孩子们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家长的期望为了学校的希望默默埋头苦干,有的孩子由于认识不清,有的由于基础差,有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问题,导致成绩上出现明显的波动,或思想上出现对峙僵化,从而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升学压力大,也需要情绪释放。因此往往会出现教学中的不和谐音符。
为了减少或避免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为了教师们有个科学有效的释放情绪途径,提升教学能力;为了孩子们提升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增进孩子们间的沟通,强化合作意识等,她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自学心理学课程,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又陆续学习心理沙盘游戏,获国家中级沙盘游戏治疗师资格。
记得学习沙盘游戏期间,她不畏严寒不畏酷暑,不怕冰雪不怕暴雨,一个人不怕堵车不怕黑夜,她甚至多次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奔跑,因为她知道自己需要成长,更需要帮助孩子们成长,所以她欲哭无泪,欲笑不能,只能默默地在黑暗里探索,在灵性世界里成长。在这里她认识了带领她走出迷茫和泥泞的心理导师董琳琳老师和张德芬老师,还有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们。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曾对她说:“你,一个来自小镇的姑娘,真棒!”同时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
是啊,一个有梦想的人,到哪里都是奔跑;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到哪里都是流浪!
寸铁千元征文大赛
(作品原创,版权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