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鲁迅《悼杨铨》
我从“江南”来过,我不是个过客,只是个“归人”。归人,回归到人的本性中来,相信每个人都本自具足,这是我信奉的“人本主义”。
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曾被很多人问过,除了很信任的人之外几乎每次都沉默不语,只是放在心里回答,因为害怕遭受嘲笑和打击。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所谓梦想,就是在梦里想一想;所谓理想,就是理智的想一想。颇具讽刺性的一句话,却也很符合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现状以及对理想或梦想的理解。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有着自己的理想或梦想,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只是我要多问一句,你的初心还在吗,你的那颗赤子之心现在何方?
旧事重提
我儿时的梦想是成为一位像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坚守着这个梦想并为之持续努力着,但大多数时候也只是驰于空想,骛于虚声,其中辛酸,唯有己知(此处省略∞个字节)。
我自幼体弱多病,性格尤其内向,故喜静恶动,对世事都很敏感和在乎。我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时常以冷酷面纱包裹着自己,却又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只要周围声音稍大或是有人在我面前来回走动,内心就无法平静下来,什么事也做不成。
我厌烦这个社会,厌恶虚伪的世俗人情,憎恶人世这个巨大的套子。平日经常横眉冷对周围的人,也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这个社会。曾几何时我一直很向往那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渴望寻觅到一片真正的净土。
我能忍受孤独,只要有书相伴。其实又有谁可以真正忍受孤独呢?亚里士多德曾言:“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后人补充道:第三种人是哲学家。神灵,我不清楚有没有;野兽,大多数是成群结党,真正孤独的很少;哲学家,尼采“喜欢”孤独最后疯了。所以,即使我能享受孤独也不愿做一个孤独者。孤独者们实在是亲手造就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渴望着爱和改变,直至死亡与腐朽。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从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在这借用高中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这两首评词来批判过去的自己,当时语文老师讲解这两段词时说作者运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那时并没有太在意,直到阅历渐多后才恍然大悟,曹翁的这两首评词不仅是对主角的寓褒于贬,更是警世通言!)。
高中时我曾细思量过大多数人的一生,考上一所三流大学,混了四年,毕业后就是失业,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不是自己喜欢的。 工作后不久便买房结婚生子,每天浑浑噩噩,闭上眼就能想到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样子,与其这样,不如现在就老去。我是一个不甘平庸却一直很平庸的人,其实不甘平庸有什么错呢? 人活在世界上,就应该不甘于平庸,因为生命的价值在历史的天平上,早已让平庸者失去了份量。
成功的反义词从来不是失败,而是平庸;正如伟大的反义词不是平凡而是卑微。我可以甘于平凡但决不甘于平庸,也决不向世俗低头。中学时曾一直憧憬渴望着这样的人生:考入理想的大学,跟随着自己的心,做自己热爱的事,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去努力拼搏,但行好事,不问收获,未毕业就开始和同伴一起创业,全身心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在人生最后的几年离群索居,去享受一个人生活的乐趣。
自卑与超越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王阳明
孰不知中学时代的我是个彻头彻尾粗糙的利己主义者,那段作茧自缚的时光如今回首再看是我此生必经的一个阶段。后来阴差阳错来到这所名不经传的三流大学,因祸得福,在人生低谷觉知,终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大方向,激起了无尽的斗志。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我过度内向的性格,加上一些情感上的问题,高三时因故罹患抑郁,之后休学两年在家调养,期间看了不少心理学、佛学、西方哲学方面的书,但都如同蜻蜓点水一般,深入不了。大一时,接触到阳明心学,在绝境中看到希望,后来加入了致良知四合院线上学习平台。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何其有幸能在二十岁的低谷邂逅阳明心学,走上致良知的道路。大二的时候,参加弘化国学的支教活动,更是受益匪浅,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吾道不孤,感慨不已:
怀着颗纯粹的心,和一群纯粹的人在最美的年华里做着纯粹的事,虽未成行,又有何悔。惟有让爱传出去,直至爱满天下,生生不息,方不负此生!
致良知,致幸福,致光明的青春。此生我不敢辜负,我要做致良知的萤火虫,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也许微乎其微,但我正在改变世界。
现在,我要革自己的性格,改变自己的命运,将一已之性命置之度外,置之死地而后生。苟利孺子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要扼住现实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我知道,未来的我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事情本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只要顺存了天意和自己的内心并对他人有利,那么它就值得我去做,即便千夫所指又如何。“道之所在,虽万千人逆之,吾往矣。”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此三乐若皆备于我,知足知止,乐莫大焉。
师者,仁也,吾志之所向,在心为志,发而为诗。鸿鹄之志不轻言, 言必笃行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何必说。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第二次还这样做,已经不再是犯错,而是选择,只能说我活该,但甘之如饴。如梁漱溟先生所云:“这是我的道和信仰,我相信我的安危自有天命,未来的我将完成一项非常重大的使命,并且没有第二人代得”,责无旁贷。
笃信正道,死守善学。大道之行,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致良知,致青春,致光明的未来。我的坚守,迟早会成为传奇。
后记:
心学是治疗空心病最好的解药,惟有致良知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潜能。
我立志:为育民族魂而奋斗终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员。
我敢愿: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以救治社会痛点问题为己任。
我甘愿先天下之忧而忧,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一生追随圣贤先师左右,薪火传承。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切景语皆情语,能不忆江南?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人生何处不青山,此心安处是吾乡。
今先生遽归道山,可谓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人浩叹。「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为儒门虔诚守望,期儒林薪火相传。天上永存北斗星,人间再无杨杭之,悲哉!激浊扬清真君子,一苇以杭大丈夫,壮哉!
闻杨杭之先生逝世而终稿
戊戌年九月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