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起来很美
放牛,听起来是一件充满诗情画意的事情,一首田园牧歌,你看《乡间的小路》里就是这样唱的: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古代的山水画里,吹笛的牧童,悠闲的老牛,也是文人田园梦的标配。
我承认有时候的确是这样的,但不全是。作为一名牧童,很多时候还是很悲剧的。
(二)玩的太嗨把牛丢了
其实,放牛这个职业的幸福指数,是与环境有着直接关系的。你在一马平川的地方放牛,比如河洲上,比如地势开阔的山上,草肥水美,风景优美,又有树荫可乘凉。有充分的时间让牛自由吃饱,周围没有庄稼,不用担心牛去祸害,就是真正的“放”牛——你虽有职务在身,实际却是自由自在的。
你的工作对象一直在你的视线中,却不需要专门耗费精力去管它,随便你躺着睡大觉,看云发呆,或者捧一本书看到收工(事实上几乎没发生过,两者好像不搭调),几乎躺着就把“公分”挣了的美差。勤快的好孩子可以顺便砍柴割草。
如果有好玩的小伙伴一起,那就花样更多了:折树枝搭凉棚(就是现在很流行的野外生存训练中的庇护所搭建),打扑克,下棋,摘野果,打红薯窑(搭土窑烤地瓜),抓鱼摸虾……
曾经有次小伙伴太多,玩的太嗨,完全忘记了本职工作,直到天黑要回家了才发现牛群不见了。害的大人们做事回来,还要打着手电,火把,满山满岭去找牛,那次被骂惨了。
(三)最最辛苦无趣的放牛
放牛最最辛苦,也最最无趣的场景,是在耕田中场休息时,不能跑远,只能在附近田埂上,四周都是未收割的庄稼,尤其是嫩嫩的秧苗。
这个时候牧童一秒钟都不得偷懒开小差,手里紧紧地拽住缰绳,绳子还不能留得太长,离牛头只有很短的一截,为了要控制牛儿只吃窄窄的田埂上被无数的牛啃得只剩下贴着地皮的草根,而不乱吃田里茁壮诱人的庄稼。想想看有多难,你就知道我朝反腐有多难了。
牧童与牛的身体几乎贴着,被牛逼着一寸一寸往后退。当年只觉如同坐牢,度秒如年。现在想来,那种情形下的牛也是多么难受——在主人的鞭打谩骂中耕了半天田,好不容易中场休息喘口气,吃口草都这么不自在。双方都很煎熬
一不留神,牛嘴一歪,舌头一扫,田里的禾苗就损伤一大片。牛闯祸,牧童少不了挨一顿骂,搞不好还要被主人索赔。
(四)强按牛头不吃草
小时候除了会读书,干活几乎样样都不在行。甚至为放牛哭过很多回,成为全家的笑话。不知道我是不是村里唯一被牛气哭过的人。
比如有一回,我去给耕田的父亲送饭。父亲吃饭抽烟休息的时候,我就领到了最头痛的任务——在田埂上放牛。
然后呢,我突然在一个有水的角落发现了一片绿油油的嫩草,没有被别的牛啃过,完好无损。我如获至宝,赶紧拽着牛头往那边引,可是牛并不领情,不肯过来,扭头要往别的地方走。我以为它没看见这么一丛好草,就更加拽紧绳子,恨不得把牛头直接摁到我选中的草丛里,又拔下一些草放到它嘴边引诱它。
可牛还是不肯吃。我又气又急,弄出一身大汗。又骂它蠢,这么好的草你看不到吗?你为什么不吃,偏要去啃草根?
牛终于受不了我的绑架,牛性大发,索性脱缰狂奔而去。扔下我在后面嚎啕大哭——闯大祸啦!
想想看,一个瘦得像纸片的小女孩,跟一个庞然大物对抗,是多么可笑的场景。就像大战风车的唐吉可德。
饱受挫败的我回家很委屈地跟大哥哭诉,大哥笑了,告诉我那种草叫油草,牛不吃的。
原来这样。我这才知道牛还有不吃的草啊,我以为只要是草它都吃呢,越嫩越好不是吗。
有次在分享会,妈妈们在吐槽养育孩子的各种苦恼,我分享了这个故事,伙伴们笑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