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朗读者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捡起久违了的阅读习惯,重新遨游在书海之中,和那些浪漫的诗人进行约会,和那些大文豪大作家进行心灵的碰撞。
每周追节目成了我的必备工作,尽管观后感一直没写完。每次看节目的时候,看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朗读者书屋门前,无数人驻足排队,只想为最爱的家人、一起奋战的朋友、逝去的亲人朗读一篇文的时候,心里不免为之感动,这是怎样强大的一种力量促使着我们向前?
于我而言,《朗读者》何尝不是一种陪伴?陪我度过每一个节目播出的夜晚,把我带进一个个主人公的故事当中,让我有了更多的体验。
在这一期的节目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郑渊洁父母对于他的教育,以及他自己对于《童话大王》月刊的坚持。另外一位是杨乃斌妈妈对于杨乃斌成长道路上的陪伴,如果不是妈妈的坚持,我不知道他现在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对于他来说,父母亲都是最伟大的人。
《童话大王》--郑渊洁
一个人一本月刊三十二年,累计发型两亿多册的《童话大王》已经被列入世界记录了,目前其它月刊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在采访过程中,董卿老师问:是什么能够让你坚持一个人办一本杂志一直到现在?
郑渊洁回忆到:以前写作都是用钢笔写,一般是要一天灌一次水儿,结果那次写了一个多月了,钢笔还有水儿,以为神了,写童话故事还写出童话来了,有一天晚上起夜上厕所看到父亲偷偷给他的钢笔灌水,他心里又吃惊又高兴。
于是就和父亲聊了聊,父亲问:你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月刊写多少年?
他说: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
父亲就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看到这里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郑渊洁还回忆到,父母从小都没打过他,连重话都没说过,犯错了就让写检查,还不能和上次重复,也许他的写作功底就是那个时候积累的。我不免回忆到自己小时候,别说骂了,连打都被打了,小时候不挨打才觉得奇怪呢!
他说:曾经因为老师布置的一篇文章《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把作文题目改成《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样一来,老师就觉得他跟老师作对,老师让他改,那时候可能处于叛逆期,他就没改,老师就让他当着全班人的面说:郑渊洁是全班最没有出息的人,他一面说一面反抗的就拉响了书桌里的炮仗,这下老师就说:你被开除了,给我滚出去。
他深知检查肯定是少不了的,就提前写好了检查,交给了父亲,经过学校老师的投票决定,他最终还是被开除了,回家的路上,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孩子,没关系,我在家教你。”
多年以后,当郑渊洁在火车上读到《爱迪生传》的时候,爱迪生小时候在学校里,被老师认为是影响别的学生学习的坏学生,就把爱迪生开除了,爱迪生的母亲也对爱迪生说了那句:孩子,没关系,我在家教你。看到这里一个大男人在火车上嚎啕大哭,我想大抵是触动了他心底的那根和父亲有关的弦。
郑渊洁的父亲说:让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一位86岁的老人每天早上四点起床,而郑渊洁是四点半起床,至于休息时间我们无法考究,但是对于老爷子的精气神,我是觉得和他的心态有关,祝老爷子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当初没有他自己的坚持和被老师的开除,是不是我们就不会遇见《童话大王》,是不是这位伟大的童话大王就这么被扼杀了呢?
我无从得知当时他的父亲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和想法,但读到《父与子》的时候,我还是被感动到了,这不就是最好的陪伴吗?我们何必费尽心思苦苦寻找?最好的陪伴就在我们身边。
杨乃斌
读到杨乃斌的故事时,我再一次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付出,1993年,一场高烧让8个月大的杨乃斌因耳膜出血失去了听力。无声世界的生活,也使他丧失了语言能力。
后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他的一只耳朵勉强获得了70%的听力,就是靠着这一只耳朵70%的听力,他的母亲陪他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从杨乃斌上学前班开始,妈妈就成了他的同桌,在白天的课堂上,妈妈是他的耳朵,老师讲的内容,妈妈一字不落全都记在本子上,放学回家,妈妈又成了他的夜晚家庭老师,就这样朝夕相处,不离不弃16年,直到杨乃斌大学毕业,成为天津市残联的一位工作人员。
刚开始的求学之路也是艰辛的,毕竟没有学校愿意收残疾人,他和妈妈一起走遍了所有的学校,最终被破格录取,当年的学校也是他的贵人啊?
别人都觉得杨乃斌简直就是奇迹,他说:如果有奇迹,那么奇迹的名字叫做妈妈。如果没有妈妈的坚持,就没有我的今天。何尝不是呢?上学16年,母亲一直是自己的同桌,上课帮他记笔记,下课让小朋友们陪他玩,和他沟通,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和性格。
杨乃斌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自知父母的辛苦,在学校一直很努力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更是拿了各种奖学金。
杨乃斌无疑又是幸运的,如果不是幸运的拥有不愿放弃他的父母,真不知道他的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蒋雯丽~预防艾滋病宣传员
从2002年开始至今,蒋雯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了,她说当初只是有这样一个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结果一做就是这么多年。
蒋雯丽与先生顾长卫合作的电影《最爱》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这群感染者来拍摄。在《朗读者》访谈中,蒋雯丽谈起了电影拍摄时的幕后故事:她要求剧组工作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们同吃同住。
她希望人们不要去看不起艾滋病患者,因为他们只是病人,不是罪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鄙视他们,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还要承受周围环境中人们的指指点点。
我想起来当年蒋雯丽为了纪念姥爷拍的《我们天上见》,当时看那部电影的时候,我哭的一塌糊涂,我知道电影中的故事大概是她的童年故事,她也是为了纪念自己和姥爷一起生活的日子。这让我想到自己从小生长在姥姥姥爷家,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我在心里下定决心,要有空多陪陪姥姥姥爷。
林兆铭:一个人守候一个动物园
他是广州市一个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唯一的工作人员,他和动物园的动物们互相陪伴了五年,每当看到被救助的小动物痊愈,对他来说是最开心的事情。
看着内向不善言谈的他,站在台上的各种不自然,甚至害羞,但只要谈到他的动物朋友们,他就有说不完的话,谈到每天陪伴的小动物去世的时候,他竟然泪洒舞台,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和一种陪伴呢?一个人,一个动物园,几百只动物需要他去爱护和陪伴。
他说喜欢和动物待在一起,是的,不是有句话说:看多了人,我更喜欢狗。大抵是因为和动物待在一起能够拥有更多的纯真吧,没有和人类交往的各种勾心斗角,各种心机。
他把梭罗的《瓦尔登湖》送给日益陪伴的动物朋友们,愿动物不再受到人类的迫害。
每次看完《朗读者》,都感慨颇多,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呈现在自己跟前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人,给最爱的家人以最好的陪伴。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