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数的认识方面,教材中主要划分为四个部分,认识20以内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更大的数。
这节案例主要是结合《认识更大的数》这一内容来进行分析的。在数的认识中,始终围绕“十进制计数法”这一核心概念来进行学习,不断扩充对数位的认识,丰富对数领域的感知,建立大数的数感。关于这一内容,提出了这样三个核心问题:怎样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怎样引导学生了解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怎样整理和完善数位顺序表?围绕这三个问题,我先展开思考:
思考1.只有学生熟悉的且感兴趣的真实情境才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认识大数是有必要的,比如说关于中国人口总数的统计与比较、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宇宙飞船的速度、赤道长度、光速等,人文情境、自然科学知识等都可以,只要能让学生想认识这个大数,且体会到会读、会写大数是必须要会的,必要性就自然产生了。
思考2.要引导学生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可以借助计数器,先复习回顾十万以内的数位,理解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然后体会个级中各个数位所表示的计数单位,自然延伸到万级、亿级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不断扩展对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也将数位顺序在计数器上不断丰富与完善了,那么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的完整了。
结合课标要求,设计本课教学时,分为了四步,第一步,通过现实素材,迁移推理并建构了对大数的读写。在此时,是借助人口普查公益宣传片这一合理情境,渗透数学眼光观察分析数据的意识,在丰富对大数认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爱科学、爱自然 、爱数学。第二步,借助计数器,边拨边演示,解释并体会“十进制关系”,理解每个计数单位都有其固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叫“数位”。第三步,在计数器上表示全国人口总数与深圳人口总数,体会14亿和2千万之间的关系,理解数位及每个数位上数表示的意思,即14亿表示1个十亿4个亿等。最后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学习中国的四位分级法和国际上的三位分级法,完善数位顺序表,此时可应用补充阅读的形式了解三位分级法读、写数,渗透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