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成语,叫“熟能生巧”。意思是对某件事熟练了之后,就能找到窍门。但这里面的“熟”,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刻意练习”。用我的话把这个成语再用解读一遍就是:对事物的刻意练习达到一定程度,你就可能在不断反馈改进的过程中获得更好更快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那么,回到书的本身,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我略带忐忑的把它概括为一段话:专注于你的目标,有目的的刻意练习。不仅仅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练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反馈,而反馈最好的方法就是请教专家。当你在这个过程遇到瓶颈的时候,你应该去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做更难的。天生的优势和劣势只关乎你的上手速度,并不能决定你最终成就。只要你肯努力,用正确的方法刻意练习,你是可以在某个领域达到很高的成就的。
当然,我知道用一段话去总结一本书太随意了,不然就不会有点忐忑。书里面还有一些例如创建有质量的“心理表征”之类很厉害的概念,但我自己觉得,有时候不一定要把一本书啃透,只要收获一些简单的道理我就觉得很满足了。所以这本书我其实看的很粗略,大概看完就只花了两三个小时。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已经在其它地方看到过类似的概念了。这也算是知识上的“殊途同归”了。下面我就举两个我在“得到”上看到的“殊途同归”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上个月在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专栏里看到了这么一篇文章“如何用20个小时快速学习”。他的方法是:第一,花5小时,大量泛读;第二,花3小时,建立模型;第三,花2小时,请教专家;第四,花10小时,理解复述。你看,他的快速学习的方法就是分块进行有目的的刻意练习。然后建立模型获取反馈再总结。但不管是建立模型,还是反馈总结,这几个过程他都是在“刻意练习”。
第二个例子也是在“得到”上的专栏,李笑来的《通往财富的自由之路》上面看到的,他说,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快的时间里,摸索清楚“最少必要知识”。掌握之后马上开始行动,然后就是要把注意力专注在改进之上。你看,他的方法也是在讲刻意练习。首先有目的的在“最少必要知识”上刻意练习,然后马上行动“走出舒适区”,最后要把注意力放在“反馈”上专注于改进。整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的方法论。
最后再简单的总结一下,有三个词我一直都认为很重要,这本书都说到了。分别是“目的”、“专注”和“反馈”。就举“目的”这个词来说吧。很多人本来想做一件事,但是注意力经常会被其他事情所吸引,忘了原来要做什么。所以说大道至简,但知道再多的道理也没什么用,更重要的是践行。这三个词哪怕有人只做到一个,我都觉得他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