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经典语录

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他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而不是用外在价值去定义物质性的它,这一点决定了孩子内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

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我与你的关系。

我们至少可以学习到去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不是父母的延续,更不是实现父母想象中功能价值的它。

打篮球的体验、满足和快乐心情,这些都彰显一个生命的存在感。而打篮球带来的功能价值,则是我们头脑里总结出来的它。

事实上,孩子是另外一个独立的生命,和父母想象的不一样才是常态,如若相同,纯属巧合。

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正确的你,生命才真正有意义。

婴儿的全能自恋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关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产生了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想要毁灭一切。

哭声控制法等行为破坏了婴儿的全能自恋,让他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居然得不到及时回应。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但在尚未形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婴儿的感觉里,真个世界开始崩塌,低于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

如果在生命里最初的几年里体验到的都是绝望的滋味,那么他一辈子的生命底色都将孤独灰暗。3到6岁之间的心理创伤可以通过领悟分析来痊愈,而绝望的母婴关系通常需要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里咨询,来温暖生命最初的孤独。这些坑人的育婴法正在批量地为心理医生制造着潜在客户。

如果婴儿在生命之初对活得母亲及时回应感到绝望,他未来的人生容易走向两个方向,一是非常乖,不敢对世界发出自己ID声音,难以向别人表达需要,比如老好人,重度宅男宅女;另一种是无法忍受欲求暂时得不到满足,经常歇斯底里、没有界限地索取。

强迫一个婴儿在没有父母呼吸声,没有母亲味道的地方睡觉,是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为由对孩子施加的冷暴力。父母过早地让孩子一个人睡,并不能使她独立,反而会让他产生被遗弃的恐惧感核对亲人的依赖感。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独立。

过早独立的孩子成年后,往往难以承受现实世界的冲击,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想想世界到处都是冷漠地拒绝和充满敌意,无法进入温暖而有回应的真实关系。

儿童期的不正常表现,都是孩子的内心在呼唤婴儿期缺失爱。如果父母能够从症状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感受到孩子的痛苦,给与接纳和弥补,而不是贴上有病的标签,那么婴儿期的创伤很有可能被治愈。

特别宅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曾经的欲求不被看到,从而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弱到再无法和人产生交集和共振,成为一个不惹麻烦、一切都自己搞定的好人,在人群中如同一座孤岛,这是多深的悲哀啊。

应对孩子夜哭这件事其实很简单,顺着母亲的本能去抚慰他。任何违背人类本能的育儿法,都会带来人性的逆转。无论孩子的正面行为,如微笑,还是负面行为,如哭闹,若都能得到及时而温暖的回应,他会感觉自己的双脚扎根大地,踏实而心安。其实,他只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得到了本应得的爱而已。

在为任何人好之前,先为自己好,让自己好起来是为别人好的前提。婴儿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是父母疗愈自己的最佳机会,这个机会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样迅速成长。如果没有觉知和成长的意愿,结果很可能是父母没有成长,孩子也继续成为苦难的轮回。

珍惜这神奇的生命,深爱他,就是重新疗愈自己内在的小孩,让曾经受伤的自己和孩子共同长大,再一次用心灵去生活。

请不要评价我,甚至连建议都不要提,我只渴望你听到我,看到我,陪着我,我就能感受到温暖在内心产生,我就会慢慢有力量去面对外部世界。

养育一个生命,对于童年幸福的女人来说,很多困难可以自然而然地克服,辛苦是必然的,但不会觉得自己做出了巨大牺牲,享受亲密的幸福感远大于付出感。但若妈妈自己的童年很不幸,孩子的出生会引起极大焦虑,而一个焦虑、无法临在的妈妈,必然会使婴儿也无法安然入睡,频繁夜哭。

好父母就像神奇的容器,可以把引起婴儿焦虑的能量承接过来,转化成无毒的能量,再还给婴儿。婴儿能静敏地感知周围人的感受和情绪,并即刻做出反应。

婴儿哭泣,父母要及时回应,让婴儿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和关爱,感受到父母允许他哭泣,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抚摸、拥抱、眼神凝视、柔声说“我在这儿”等方式,接纳和陪伴婴儿、使她的能量更顺畅地流动,而不是用夸张地哄抱、晃动等行为阻止哭泣。蛮对哭泣的婴儿,既不逃跑也不阻碍,需要父母有定力。

跟随婴儿,跟随当下,不去控制和改变,这是妈妈能给婴儿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对妈妈自己巨大的滋养。

父母不断在婴儿哭泣时转身离去,使婴儿在绝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静,不再对外发出信号,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与激情被掐灭在了摇篮中。可悲的是,很多人还认为这样的婴儿是懂事的乖宝宝,其实他的生命底色已经被父母涂成了灰暗,注定一生孤寂。

孩子可能确实乖了,但是笑容和眼神互动大量减少,对妈妈不再像以前一样有很多自发的亲密肢体动作,感觉似乎一颗火热的心逐渐冰冷下去。这让妈妈们觉得不对劲,自己内心也变得痛苦,于是放弃训练,开始给予孩子大量及时、亲密的回应,来弥补训练造成的创伤。所幸的是,大部分的弥补获得了成功,母婴联结恢复得跟训练之前一样。

在我的来访中,很多新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照顾婴儿让自己精疲力竭。痛苦的另一面就是疗愈的契机,如果在养育的过程中,妈妈能坚持向内看,觉知内心感受,那么自己当年遭受的创伤也会被疗愈。爱孩子,就是疗愈自己内在的婴儿。亲密育儿,收益最大的其实是妈妈。

婴儿一出生就处在全能自恋期,认为世界围着自己转,自己对世界有掌控感,呼奶唤抱,无所不能,世界与我一体。父母满足婴儿的自恋,是婴儿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也是婴儿从自恋中走出来的基础。从小就被大人掌控,按照大人的节奏来生存的孩子,成年后非常容易进入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中,难以忍受别人和自己想象中都不一样,在各种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制造大量冲突、痛苦。最极端的例子如变态杀人狂,就是在全能自恋期遭受重创,成年后仍然追求绝对控制,而只有死人才能被绝对控制。

真正为孩子好,不需要按照时刻表喂奶、哄睡,不需要纠正他吃奶和睡眠的习惯,而是回到自己心中,当孩子夜里醒来哭泣时陪在他身边,既不逃跑也不阻碍,觉察身体和心灵的感受,让自己感受流动。等自己内心安静和规律起来,孩子自然会在安全的能量场中回归内在的睡眠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心理治疗,它对母亲是巨大的疗愈,但又极难做到,因为我们面对痛苦时最容易做的就是直接解决引起痛苦的外在的人和事。真正的勇士,是直面痛苦、向内看的人。

孩子想要的东西,如果父母确实买不起或者买不到,那只能如实相告,孩子有些失落也很正常。这些挫折时自然而然的,只要父母没有刻意延迟孩子,孩子遭受一些自然的挫折,有失落、有伤心,但不会留下心理创伤。只有当父母刻意不及时回应,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因为孩子在心里内化了一个不愿意满足自己的苛刻客体,这个客体留在孩子心里,会使得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总是去主动创造苛刻与被苛刻的关系,投射性地认为别人都不愿意满足自己,自己不配过舒适顺畅的生活。

经济上能承受的,我就会满足孩子们,如果觉得太贵,也会跟他们解释清楚。他们都很平和,从来没有为买东西耍过赖,虽然也会提要求,但即使被拒绝也很容易解释。有时候他们会两手一摊,耸耸小肩膀说,好吧,那就不买吧。

相反,若孩子的需要经常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他成年后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像填不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而已弥补不了爱的空洞,而是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该拿的都不敢要,同时也很难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只付出,不索取,老师吃亏,积攒一肚子怨气。

父母今天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就决定了明天别人怎么对待你的孩子。爸爸如果希望女儿将来嫁一个愿意对太太真诚付出的好男人,那就应该从现在开始,真诚爱护女儿。

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也无须勉强。那些从小及时满足孩子的妈妈都会发现,孩子其实并不贪婪,很好协商,并且能够体谅别人。贪婪并非孩子的本性,而是因为曾经有太多的需求被否定,被评判被延迟,这些痛苦长期累积,终于让他成为一个不讲道理,难以妥协和所求无度的人。

如果你时常担心孩子不会珍惜享受所得,请反思自己的生命,我能够体验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吗?我对此充满感恩吗?我能放慢脚步,享受当下吗?放下焦虑的头脑,不在评判孩子,以一颗谦卑之心,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耍,尽情享受当下的生命。

孩子在得到爱和自由之后,可能表现得更加不懂事,更像个婴儿,这就是退行。退行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表明孩子过去受过的创伤正在疗愈。比如有一个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曾被父母托付给老人带,等他们回到父母身边时已经6岁。这时候,父母应该依然把她当做6个月大的婴儿一般教育。如果孩子没有出现退行,说明父母的爱太少,他只好把童年分离的创伤压制下期,压制的后果可能是成年后以更可怕的形式崩塌退行。

有的孩子过度依赖,比如不愿意自己走路,经常要父母抱,吃饭要父母喂,晚上把自己用杯子裹起来,一定要妈妈抱着入睡等。有的孩子似乎能力退化,比如不敢自己出门害怕陌生人,语言能力退化、怕黑等。有的孩子会重现某些敏感期,比如对次序规范很执着、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多动等。还有的孩子攻击性增强,比如经常大喊大叫,掐咬、捶打父母,独占父母攻击其他小朋友等。

这些现象都可能是退行的表现。面对孩子的退行,很多父母感到很焦虑,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其实,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曾经受过创伤他还表现得和别的孩子一样,那才是真正需要焦虑的事情。有退行现象的孩子,一方面说明有心理创伤,另一方面也说明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多了,孩子开始相信爱了,才敢将创伤释放出来。创伤释放得越早,心理愈合得越好,也越容易与周围人融合。这好比一个6岁的孩子掐咬父母,杀伤力总小过30岁时突然人格崩塌,暴力对待爱人和孩子。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一直恐惧而压抑地活在父母身边,不敢表达任何依赖和愤怒,直至谈恋爱才开始退行。可以想象,一个成年人对另一个成年人严重依赖,任何小事都要问对方,有对方陪着才肯出门,要对方寸步不离地守着自己,经常对对方做出愤怒的攻击行为。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承受这种退行,结果只能把婚恋关系搞得痛苦无比。

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退行?尽量全盘满足孩子的依赖,允许他能力退化,允许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不强迫他对其他人礼貌友好。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若她攻击和自己年龄、体力差不多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处理矛盾即可,若以大欺小或者使用暴力比较严重,把孩子抱开,倾听他的感受,但不可指责他,若孩子攻击父母,能承受的就承受,不能承受时,真诚地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比如妈妈感觉很疼,请不要再掐妈妈,不要指责孩子的攻击行为。当孩子的退行得到充分满足后,他自然会过渡到独立、友善的状态。

全然的允许,才是真爱。

只要父母全然地允许孩子退行,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在孩子不合理行为的背后,有成长变化正在发生,他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流动正在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疗愈的种子,无论创伤多严重,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疗愈都会发生。

若父母用自己的全部认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况,孩子也不会超过父母,若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陪伴,而不打扰,孩子自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你过去走过的弯路,可能正是孩子未来开拓的蓝海。孩子的出生,是来引领我们回归心灵的生活。培养一个天才很容易,父母只要不用自己僵化的自以为是的头脑试图教导孩子即可。

若孩子希望和你交流共同玩耍,请尽情回应孩子,与他的感受共振,如同协奏曲一般彼此呼应,幸福感十足。若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世界,请给予他自由、不被打扰的空间。

就我接触的案例来看,在某个领域取得顶级成就的人,虽然童年不一定幸福,跟父母的关系不一定亲密快乐,但至少,他们的童年都有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个空间,父母是不管他们的。

如果父母不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不强迫孩子做到父母想象的样子,孩子遵从内在精神胚胎的指引发展,成就会远远超过父母的想象所及。培养一个天才其实很容易,只要父母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面前保持谦卑,不拿自己有限的头脑去教育孩子即可。

贵人语迟。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孩子的精神世界闻名无须全部了解,但需要市场放下承认已被高度训练过的头脑的假象,带着敬畏之心去体验。

孩子果然疯狂地看电视,而是饥不择食地什么节目都看。他强忍着不发作,陪孩子看到凌晨。这样一星期之后,孩子开始有选择了,只看一些制作精良的节目。

孩子的恶习若已经养成,切记强行戒断,否则一定会有更可怕的后果我在治疗中发现,守着电视其实是无助的孩子拯救自己的方式。现实中没有爱,孩子只能靠幻觉向来安慰自己,而电视提供了幻想空间。

每个人成为自己现在的样子都有很深的原因。我们可以不理解,但要对现状有一些尊重,避免妄自尊大,用自以为是的正确道理去改变他人。若真心为孩子好,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她说掌握了,我就不再唠叨了,她的成绩很体面,更重要的是他学的轻松愉快。从此不再跟他较劲。

孩子无需刻意培养,给予充足的爱,放任孩子自由发展,他机会展现无限的可能性。很多父母对这种观点感到困惑,放任发展,那么规则如何建立?

因为他的父母给予了他比较多的爱和自由,几乎没有制定过什么规则来限制他,所以她天然的感受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保持得不错,既能尊重自己的感受,也能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在自尊与尊重他人 之间,自然形成彼此都舒服的界限。

如果训练过程切断了爱的流动,让孩子受苦,那么规则对孩子就意味着痛苦,一旦脱离了惩罚或奖励,他便不会自愿遵守规则。

很多家长担心过度的自由会变得溺爱,导致孩子不断侵犯自己ID界限。爱本身不存在过度的问题,真爱永远不会过多,就像储存再多的金子也不会变成铁块一样。自由同样也是多多益善,越自由的孩子越智慧,活得越精彩。至于溺爱,它是家长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也就是,溺爱是家长在满足自己内在缺爱的小孩,并将之投射给孩子,跟孩子真实的需要并没有关系。以溺爱自居的家长,其实看不见孩子的真实需要,更何谈爱孩子。

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他却从来不关心体谅我一下?这说明,第一,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真是感受的能力,只是通过孤独的自我牺牲的游戏获得价值感,所以孩子也无法发展出关心别人的能力,第二,父母不清楚也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总是表现出无欲无求的样子,孩子也就自然地认为父母没有需求,不需要关心。

父母如果经常感觉自己的界限被孩子侵犯,需要自省,我清楚且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吗?要是父母经常充耳不闻自己的声音,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又如何期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照顾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孩呢?孩子没有这种能力,也不应该做父母的父母。

别用我们狭隘的恐慌束缚孩子无限的可能,孩子的未来,一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及。

因为我特别聪明才可以自由地学习,不用大人管。真相是,我因为得到自由,所以才显得很聪明。

家长爱吃的,不等于孩子也爱,专家说有营养的,不等于孩子的身体这一刻就需要它。孩子会感恩家长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但也会因家长替自己决定而失去存在感。

真正让智力发展的不是知识,而是体验。体验才是滋养孩子精神胚胎的养料。如果知识挡在人和体验之间,则是障碍。人的痛苦来自于心与脑的割裂,我们因莫名的恐惧活在各种限制性信念之中,也忍不住切断孩子与事物短联结,狂妄地告诉孩子,不用去体验了,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世界就是这样。

请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来限制孩子无限的可能。如果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都教给孩子,孩子如何比你更优秀?只要不是危险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比如糖果的美妙滋味,吃多了会有什么感受?电视平板电脑带给人的体验,与真实的大自然带来的体验有何不同?孩子直接与事物建立连接,不被家长横插一刀,才会拥有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或者的意义。

所谓人格,就是孩子与父母的各种情感关系内化到心里,形成以后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运。如果妈妈内心是有觉知的、轻松自在的,那么不管是把饭端给孩子还是倒掉,都很好,如果妈妈压抑内心的怨恨,无论怎么做,孩子都会难受。

内化带孩子心里的,不是父母的行为,而是和父母的情感关系。妈妈真是自然,孩子也能学会灵活自在的爱。将来碰到自己带人忙于工作,或者打游戏正玩得很开心,可能会劝爱人放下工作休息一会儿,好好吃顿饭,也可能把饭菜端给爱人,甚至甜甜蜜蜜地喂上两口,而不是执着于必须按时专心吃饭的好习惯,和爱人闹别扭。大多数夫妻情感破裂,都不是什么原则性原题导致的,只不过是各自认为的正确习惯不同而已。

我们之所以认为正确非常重要,不容置疑,是因为童年时只有符合父母所认为的正确方式时,父母才能接受我们。这背后,是深深的恐惧。现在,我们成了父母,处于无意识的恐惧,也拼命把正确灌输给孩子,生怕因为自己管教不当而让孩子不够优秀。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我们无意识的轮回。

得到爱和支持,没有被父母训练过一定要按照正确行为生活的孩子,会发展出真正的智慧。这样的人在面对大家都觉得难处理的矛盾时,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灵活解决方案。智慧,是健康心灵自然的表达。

如果训练孩子好习惯的过程没有爱的流动,没有轻松愉快,比如带来反弹。为什么没有了要求和训练,我反而喜欢上次序了呢?因为次序和所有美德一样,都是人类的本心,只要内心不被外在的要求割裂,美好的品质自然会呈现,而且不会变成教条。

若有充足的爱流动,孩子的好习惯也会自然呈现,无须训练。真正美好的品格,是得到充足的爱和允许之后,灵魂自发、自然的选择。

比如独立,每个生命都带着自己的使命降临,妈妈经常积极回应婴儿,尽力满足,婴儿可以全然地依恋妈妈,长大后自然信心满满,昂首提胸地探索世界,完成自己灵魂的使命。这时候父母就算硬要帮忙,孩子还会嫌被妨碍呢?相反,从小训练孩子独立,让他不依赖父母,他可能一辈子在无助和不安当中,总在寻找依恋、满足,没有能量去自我实现。比如宽容,婴儿都有攻击性,如果在婴儿攻击妈妈时,妈妈能宽容地抱着他,他就会感受到攻击是可以的,有攻击性的我也算是值得被爱的,那么长大后自然能做到对别人宽容友善,同时有力量捍卫自己。再比如合理要求,经常被及时满足的孩子,心中对得到很有确定感,不会因为得不到的恐惧,竭嘶底里地要求兑现。这样的孩子越长大,越能安然地等待合适时机,提出合理要求。

任何顽固的坏习惯都是在呼唤爱。

奥巴马的爸爸就是一个坏蛋,抛妻弃子,妈妈靠救济金肚子养活儿子,但她从不对儿子说你爸爸不是东西,抛弃我们,你绝对不能爱它。相反,他一直告诉奥巴马,你爸爸是非洲的王子,歌唱得特别好,非常有才华。妈妈鼓励奥巴马认同爸爸,奥巴马果然成了很有男人味的国王,国事再忙,他也没有缺席过孩子的家长会。

父母无需完美,每个父母都有坏习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并不影响和孩子彼此尊重、相爱。酗酒的爸爸也可以很爱孩子,如果妈妈鼓励孩子接纳这样的爸爸,孩子就会获得一种感觉,缺点再大的人也会爱我,也值得我尊重。这样的孩子将收获广阔而灵活的人际关系。所以,行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给孩子底气,无论如何,爱都存在。

我充分体验过打游戏的快乐,感到很满足,后来到了中学、大学,对同学们都玩的网络游戏反而不怎么痴迷,偶尔玩一下,拿得起放得下。

所有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爱匮乏的痛苦呐喊,那些真正长期沉溺于游戏,以致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人,缺乏从现实人际交往中收获快乐的能力,而游戏正好能带给他们掌控感和虚拟的社交。真是的世界其实远比虚拟世界有趣,但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敢进入真是世界呢?从婴儿时期开始,妈妈就是婴儿的整个世界,如果婴儿能被妈妈看见,他就能拥抱整个世界,长大后敢于体验真实的生活。但若从小严重匮乏爱和关注,在现实世界中又不断重复体验到挫折,他就会越来越退缩,最后缩进安全的网咯世界不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