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问我,
青少年为什么要做生涯规划?
仔细考虑,回复如下。
先要问自己:我是哪一类人?
刚学青少年生涯规划时,我觉得所有人都需要一个生涯规划。见到一个人,都恨不得告诉人家,你赶紧了解一下生涯规划啊,要不然怎么怎么......
接着,在持续学习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发现:市面上的生涯规划相关的书,只有一小部分是科班人士(学心理学、做生涯规划、写生涯规划相关的书);更多的是一些本职工作做到一定的高度,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或者半路学了生涯规划,再把经验和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写出来的。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并非所有的人都需要学生涯规划。
因为,有一类人,不用参加什么培训学习,擅长观察、分析、总结、融汇贯通,在生活工作经验中,就能发现要怎么有生涯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外部环境,找到交集的地方。然后在平时,注意找机会多看书、多和人交流、多体验,就总结出来了。不需要专门学生涯规划、做生涯咨询,自己就能搞定。
另一类人,无论对什么样的新的知识,都不关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去学。
还有一类人,会关注新的知识,意识到生涯规划有用,有一定的兴趣,但又不知道怎么入手,怎么用。自己不喜欢总结或者时间精力不够觉得麻烦,直接学习生涯规划或者做个生涯咨询,更省时省力,性价比高。
所以先要判断自己是哪一类人呢?
那青少年为什么要学生涯规划呢?
1 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
大多数60后以前,工作稳定,一个工作只要不被辞退可以干一辈子,喜不喜欢都是浮云,养家糊口最重要。
70后,工作开始变化,打工潮出现,换工作的概率大了很多,这时候排在第一的,仍是养家糊口最重要。在满足了养家糊口后,有一些开始松动,寻找做自己喜欢的事实。比如我。
90后、00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的变化巨大,很多工作开始消失,也涌现了更多的新工作。同时,在父母的努力下,大多是独生子女,温饱已得到了解决,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已不满足仅解决赚钱的工作,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2 让各种人才发挥自己的优势,人尽其用。
现在的新高考3+1+2,从高一选科到高考志愿填报。这些政策改变的背后,就是期待每个人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学习,更好的工作,有更幸福的人生。
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小学初中高中的大多数学习,是统一的标准,考试、分数。实际上里面的学生各种各样,有的孩子并不擅长现在的考试方式。就像大象、猴子、鱼,一起学习,学的是爬树。考核结果,就是猴子更有优势,那大象、鱼,可能爬都爬不上去。
青少年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如果我是鱼,游泳还是可以的;如果我是大象,搬东西相关的可以。现在的社会,分工趋于细化。就算是搬东西,也可能分出很多种,大象搬得重,但移动慢,是不是可以近距离搬运;猴子虽然搬得没那么多,但动作比较快啊,搬小件跑有点距离搬运可以;如果是鸽子,超远距离,只送小信件,是不是最有优势。
青少年也一样,未来不一定做各种大而全的事。发现自己的喜好,优势,在小的领域发展出特别的优势来。是不是能做得好,容易出成果,也更容易幸福呢?
你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孩子的优势吗?
3 为什么要尽早学生涯规划呢?
非洲女作家、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想说:生涯学习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生涯规划,就像导航地图 。
就像要从深圳自驾去北京旅游:首先得知道目的地是北京,目的是去旅游,现在在深圳,有什么资源(有车、有驾照、擅长跑长途、时间、预算、身体素质等),前提还得知道有导航系统。知道可以走哪些路,哪里有服务区,哪里堵如何绕过去,两个服务区中间隔多远,附近有什么景点等等。
心中有导航,心里不慌。
生涯探索,就像上兴趣班。
得先听说有某个兴趣班,去上过课体验过了,有的还得上一阵子,才能弄清楚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喜欢。需要过程,需要早早有生涯意识,再慢慢厘清。
高中的孩子,大多数孩子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没时间、也想不到要探索自己。当高考结束,一下子面临重要决策时(填志愿),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想选择什么。甚至对自己都不够了解,更何谈未来往哪个方向?而这时的选择,对未来10年、20年有巨大的影响。
倒是初中时间正好,已初步适应了初中生活,也开始想要探索自我,离中考又有一些时间,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来学,唤醒生涯意识,一边探索自己,一边寻找自己的目标,同时也增加内在学习动力。
如果错过了初中的生涯规划,现在无论在高中在大学,也都是在未来人生中,最早、最好的时间。
不知到这里,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如果有其他不同理解,也欢迎留言探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