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这是「小白的互联网金融理财」第1篇文章
有没有觉得,现在最离不开的东西,不是女票、不是空气、不是工作,而是……手机?
出门不带钱包没什么,而一旦忘记带手机,那感觉就仿佛被全世界抛弃。我们依赖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人与人之间如此,人和金钱的关系也是如此。
每天消费用手机、记账用手机、打车用手机、理财投资自然也开始习惯用各种APP买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已经有些忘记了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去银行越来越少,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用“迅速”都形容不过来,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过程中,也附赠了不少不完善和误解。
不过,原本一样新生事物就是在曲折中前进,不过是肉体跑的太快,灵魂在努力追赶中。
01
截至2016年6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01亿,较2015年底增加用户1113万人,网民使用率为14.3%。它开始成为80、90后资产配置中的主力。
未来还有会多少人加入互联网理财大军?互联网金融还有会哪些产品?我们未曾可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的金钱生活中,网络和手机将成为最频繁最重要的工具。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用户的亲身经历:
大约07年,我还在某国有大行的VIP室卖理财,当时网点也拿到挂钩类结构性产品的额度指标——但是传统银行里这类货色根本就卖不动。
我们试图向高净值客户推荐这种东西,他们会马上表示不屑,并且用一种很惊恐的眼光质疑客户经理是不是想坑他。“挂钩股票结构性产品“这名字实在太拗口了,客户一听就不想买。大家来银行是存钱理财的,并不是来上课的,更不想做一道概率计算题。
如果用大白话来概括什么是互联网金融,那就是“用网络解决和钱有关的事”。这其中包含了第三方支付、现金流管理、记账、理财投资等等。
互联网金融产品之所以让大家开始形成线上理财习惯,除了快捷,它还简单清纯不做作。在安全前提下,能够身背低门槛、高收益、高流动性的Flag,同时将原本复杂的、不确定的金融产品,做成一种大众更能理解、更容易接受的事物,外加良好的用户体验,这就是一个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基本样貌。
02
熟悉临公子的人可能知道,我是一枚移动互联网产品汪(但和金融行业木有任何关系),有件事情让我颇感意外:周围不少同事朋友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还是停留在余额宝(放着能生钱)和P2P(是骗纸)的阶段。可想而知,大部分人更是戴着五花八门的眼睛看待它了。
我们今儿不扯什么监管啊法规啊发展啊啥的,就以像我这样希望通过互联网方式、为自己的金钱生活添砖加瓦的普通小老百姓为出发点,看看对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有哪些小误解。走近它,了解它,才能更好的利用它嘛。
问题一:互金理财产品,是不是和银行理财一样只赚不亏啊?
首先,银行理财并非只赚不亏,现在很多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型(这点我以后在“小白的互联网金融理财 ”系列中也会带大家了解),我亲戚去年买了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10万进去一年下来不仅一分没赚,还亏了几百块。
另外呢,互联网理财产品除了最被人熟知的“宝宝类”,还包括保险理财、票据理财、网贷P2P、各种固定收益类产品等等。从收益上看,3+%—15+%上不等,而把安全级别拉出来排个序差异不也小,部分确实能达到银行级别,而部分由于所生长的平台环境,则总让人感觉放心不下。
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传统理财产品相比,最大的不同并非是在赚多赚少上,而是它的出现更符合大家的生活场景及消费理财习惯。现在日子节奏那么快,谁也不想整天往银行跑,更不想看动不动就大几页,写的又很妖艳的金融产品说明书。
让我们看的明白、操作起来方便、也容易上手,远胜于“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大上属性(所以你没发现,现在银行不也开始重视互联网化了嘛?)。
问题二:互联网金融机构=P2P=骗纸
骗纸哪个朝代都有,不过是用的手法日新月异而已……
P2P属于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很典型的一种(但非直接划等号)。简单些说,就是有个人(或企业)A想借钱,到一个平台提出他的需求,而B手里刚好有闲钱,就借给他并收取一定比例利息。
有人可能要问:“怎么不去银行借钱啊?多正规!”咳咳,其实P2P行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银行借贷的门槛绝非一帮小生意人能迈过的。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在“惠普金融”这四个字上的闪光点。
至于为什么被叫做骗纸,一是因为前些年发展太快缺乏监控,导致新生物被“与时俱进”的坏人们利用了。二则是,一旦被爆出跑路往往是大事件, 被各种报道在所难免。
这就和飞机失事的影响面一样。
有的人总觉得飞机是非常不安全的交通工具,认为新闻上整天都是飞机出事的报道,一出事基本死路一条。而各种交通意外数据表明,飞机虽然死亡率最高,但事故率最低。也就是说,在飞行中死亡的人数常被高估,就原因占比综合来看,它实际上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意外率远远低于自行车、摩托车、轿车甚至步行。只是由于一旦出事,那确实就是大事了。
无论是P2P、股票、基金或是其他投资产品,都是有其获利的逻辑可寻的。我们在看待一种投资方式时,常常抱着先入为主的主观态度,从而受到情绪左右。其实很多时候,不妨静下心来了解背后的运作模式及安全模式,让数据说话,自己认真判断,往往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问题三:现在宝宝类产品比前几年低多了,互金的投资收益太不稳定,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啊?
恩,你说的这3点其实都对(先给你鼓鼓掌~啪啪啪~)。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相比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确实不稳定,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从问题中提到的宝宝类产品,最高时近年收益7%,到目前的2+%;万能险理财从两三年前的年化7%到现在3+%,网贷P2P的平均收益今年也逐步回落到10%以内。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而发展的,步子容易迈的大,行业也容易因为政策等种种因素更增加几分变化。
若说到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嗯,你看银行理财多稳定啊,这些年不是一直都在稳定下降嘛,一年的定期存款目前已经是年化1.5%。
“想赢怕输,保守求稳”是很多人的理财心态。
我个人建议,年轻人不妨在最能承担风险的年纪,尝试新方式和新投资品(当然是在了解的前提下,不是蒙着眼瞎丢钱),让财富的雪球滚的更快更大些。
03
目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除了上面说的宝宝类(对应的是货币基金)和P2P,还有保险理财、固定收益类产品、票据理财等等,此外也有更多“金融超市”类型的平台,为我们日常不同需求的投资提供便利,丰俭由人。
至于未来,谁知道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一种事物逐渐不被大众认可时,一定会有新的物种站出来取而代之。我们的选择只会越来越多。
优胜劣汰,物种进化,乃宇宙真理。
反而,投资背后所折射出的对金钱的态度和思考方式,要重要的多。
社会发展快,新鲜事物多,学会和新事物(尤其是和钱有关的新事物)打交道,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上的必修课。在这个过程中,由表及里,看待金钱的眼光也能随之更加理性清晰几分。打磨一块块知识能力基石,搭建属于自己的财富体系,从而进入良性的金钱循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对于我自己而言,能让手头的钱一年稳定增长8%-10%已属欣慰,最不济也希望能通过理财,让资产跑的过通货膨胀。
毕竟这是个把1万元放银行,一年都会损失小几百的负利时代。
传统理财也好,互联网理财也好,都只是管道。对普通上班族而言,理财的角色是锦上添花,而非通向财富自由的唯一万能钥匙。不花费太多时间精力、有简单清晰的投资逻辑、能获取稳定预期收益,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若方向和原则没走偏,获得稳定预期收益也只是时间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