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六气圆运动
1.五行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运。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
五行为五,其中火气分为君火与相火,也就对应了六气。其中君火需要上升,相火需要下降。
名为五行六气,实为六行六气。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成六气。
木气偏见病风,君火偏见病热,相火偏见病暑,金气偏见病燥,土气偏见病湿,水气偏见病寒。
六气命名: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六气的圆运动,金木水火,分别在四维,相火和土气在中宫。
也就是说脾胃运化,主要在相火和中土。
2.六行六气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四节为一气。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
如何记忆呢?观察二之气起于春分,五之气起于秋分。
所以记住二之气,五之气就可以推导出来其他的六气。
3.厥阴风木
地面上属阳,地面下属阴。初气之时,大气由寒而温。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厥阴风木为初之气,起于大寒。此时天气正冷,有句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指厥阴之际,也就是天气由寒转热之时。
地下水中所封藏经秋收来的阳热,动而上升。
此阳热与水化合,是为木气。
木气者,一年之阳根也。
木气类似八卦中的震,一阳在下,五阴在上。阳气不是独立上升的,而是要和水气化合。就像是光合作用,阳光里面的氧气和水化合。
植物的氧气与阳光,与水化合,产生碳水化合物。
人大概也类似如此。但是要更加复杂抽象。人与大气感应,阳气随之生长变化。观察人体阳气运行,就是观察生命运动变化。
大寒节气,当阴极之时,故称厥阴。
厥者,极也。
厥阴,寒的极致,天气就开始转变。阳气开始慢慢升起。
木气主动,动而不通,则成风,故称风木。
阳气与水化合生成木气,类似光合作用植物生长。木气是具有向上的,生发的,疏泄的性质。
木气不通,则成风。这句话解释不通,有人解释为内风,肝风内动。
这里我认为应该从生理与自然角度理解,就是风性也是生发与疏泄的。在五行为木火土金水。在六气为风热暑湿燥寒。五行对应六气,就是木对风。
如果人体五行运动出了问题,木气不通,容易产生风病。
结合前文:
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乃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木气偏见,则病风。
可见风气是由于木气运动不圆,木气较多所致。
4.少阴君火
二之气,亦从地下阴位升出地面,即木气上升之气也。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
联系后文: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
也就是说春分以后,天气就开始转暖了。春分是阳气变多的开始。太阳的供热也比较多,人体的阳气也升腾起来。
此时大气较热,不似厥阴之阴极,故称少阴。
这个时候,阳气越来越多,不像冬天特别冷,还是有点小冷,所以叫做少阴。春捂秋冻,所以,还是要捂一捂。
木气上升之气,即水中所藏上年秋时下降的阳气。
此阳气,由地下升至地上,照临大宇,光明四达,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称君火。
阳气即是木气上升带来的,又是感应大气阳光所带来的。人体可以感应到太阳高高照在天上,就像是君临四方的君王。所以,叫做君火,他是高高在上的。
此时大气由温而热,又称热火。
这个时候,由于阳光的照射,空气温度慢慢升高了,天气开始慢慢变暖,树木都开始发芽生长了。
5.少阳相火
三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
天气越来越热,农民开始播种,万物开始生长。地面上热气增加。
经暮夜大气之凉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
晚上下降,白天上升,循环往复。
地下水中,为生物生命之所从出,此阳热实为生命之本,地面上阳热盛满,地面下所得阳热不多,故称少阳。
地面下与水化合的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地面上热多,地面下热不多,所以叫做少阳。
此阳热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气。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济,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此火不降,暑热薰蒸,又称暑火。
相火,为中气化生的根本。水火既济,则万事如意。水火不调,则疾病缠身。
相火,又称暑火,天气真的热了。夏天来了!
6.太阴湿土
四气之时,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
地面上阳热盛满,地面下旧有的阳气亦升上来,
大暑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地面上阳光充足,地面下也阳气蒸腾。
地面上非常之热,地面下非常之寒。
地面上热了,地面下热就少了。
就好像人的身体,表面热了,里面就不热了。
所以夏天注意保护脾胃,不要贪凉饮冷。
热属阳,寒属阴。此句不用解释。
大气阴多,故称太阴。
这个大气阴多,如何解释?联系上下文:地面的压力渐大,天空之间,金气弥漫,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也。
这里感觉大气指的地面以下的气,地面上的阳多,地面下的阴多,所以称为大气阴多。
这个时候,叫做太阴。
这里感觉就是地面下的阴气很多,所以叫做太阴。对应的是脾经,足太阴脾经。
火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
这个季节,湿气很大,比如地下室,是最潮湿的时候。就是地面上的热多,火在水上所以生湿气。
此时地面上阳热盛满,尚未降入土下。
阳气多了,就需要降到地面以下,与水化合。
寒热相逼,湿气濡滋。
土气在升降之交,故称湿土。
四气之时,正是暑热暑湿旺盛之时,天气闷热,俗称桑拿天。
7.阳明燥金
地面上为阳位,五气之时,地面上盛满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正当下降。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
此时,为秋令当时,秋天是秋收的季节,万物成实,人体也要把阳气蓄积到体内,成为人体的元气。
中土之下,阳气充足。
湿气已收,大宇光明。
阳盛而明,故称阳明。
这个时候,地面之下,阳气很充足,对应人体,脾胃比较充足,胃口就好,开始养秋膘。
这个时候,感觉口里干燥,少吃点水果,补充水分。
地下室也开始干燥起来,不再潮湿。
此时地面下阳气旺盛,天气光明,叫做阳明。
金气当旺,湿气收则燥气结。
此时地面上空的金气,压力极大,故称燥金。
秋天属金,金气偏燥称为燥金。
金气收敛,可以把阳气收敛下去。金气收敛,开始落叶,果实成熟,树叶变黄。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太阳寒水
8.太阳寒水
六气之时,地面上的阳热,经秋气之收敛,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
二十四节气中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
这个时候,地面上没有热了,阳气都躲在了地面之下。
人身的阳气也都需要躲在厚厚的羽绒服里面。
有一些小动物都躲到洞里面冬眠了。
造化之气,中下为本。中下阳多,故称太阳。
地面下的阳气多,如果根据地下的阳气多少命名,那就是太阳。也就是阳气很多的意思。
此阳热降入水中,水即将它封藏不泄。
此处的水中,就是地下的意思。北方属水,也指北方。肾主水,人体的阳气回归到肾气之中,肾阳充足,才可以孕化生命。
此时大气降压,水外即寒。水外已寒,则水内阳藏,故称寒水。
这个时候,太阳的光线很弱,温度比较低,天气寒冷,外界天寒地冻。
北方属水,北方很冷,所以称为寒水。外界很冷,地下潜藏了来年的生机。就像是冬小麦,躲藏在地下,等待春天破土而出。
也就是指的阴中有阳的意思。最冷处蕴含着勃勃生机。
9.五行圆运动
五行的运动圆,合成一气。
五行运动成圆,循环往复。合成一气,运动不息。
木升金降,木不病风,金不病燥。
木主升,金主降,木气升,金气降,顺应天气,就不会产生风病和燥病。如果木不升,金不降,就会出现风和燥的问题。
水升火降,火不病热、不病暑,水不病寒。
水气上升,就不会出现寒症,火气下降,就不会出现热病暑病。这里水升是由于阳气带着水气升,火降是因为金气降。水火既济,阴阳调和。
土运于中,土不病湿。
土主运化,运化得力,就不会病湿,运化不力,就会湿气困脾,脾失运化。
运动不圆,升降不交,各现各气,则病风、热、暑、湿、燥、寒,病者,大气病也。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运动停滞,就会出现六气之病。六气就是风热暑湿燥寒。
人身之气,亦如是也。
人身与宇宙相合,也会出现六气之病。
10.六七养生。
初气之时,宜养木气。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属初之气。这个时候需要养木气。也就是舒肝气,养肝阳。
二气之时,宜养火气。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属二之气。
这个时候,需要养火气。不要伤了阳气。
三气之时,宜补相火之气。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属三之气。
相火需要下降,相火不降,就会生病。
四气之时,宜养土气。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属四之气。
此时宜养土气,健脾祛湿。
五气之时,宜养金气。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五之气。
此时天气转寒,注意保护肺脏。
六气之时,宜补水气。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属六之气。
此时天寒地冻,进入冬季,需要补养肾脏。
相火下降于水中,为君火之始气。
君火者,相火之终气,君火又随相火下降也。
相火下降,君火上升。生生不息,人体阳气运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