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简书第12篇原创文章
字数:1050字
阅读用时:2.5分钟
欢迎拍砖,期待交流。
两年前,我把六条金鱼从市场上带回宿舍,如今只剩下两条了。
它们在鱼缸中游来游去,偶尔在石缝间穿梭,或在“凉亭”下乘凉小憩,闲着无事便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很精彩,是否很无奈?
一旦听到喂食信号,便不顾形象的争抢鱼食,看着它们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倒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喜欢用“条”或者“尾”而不是“只”来形容鱼,这样可以让人想象鱼那灵动的样子,滑溜溜的,形象生动,引人遐想。
遐想一:钓鱼时光
商纣王在位期间,姜太公钓鱼,他钩的不是鱼,更不是寂寞,而是钓王与侯。
初中三年,每逢周末就去家乡的那条小河里钓鱼,那时可没有姜太公的抱负,钓鱼只是一种打发周末光阴的方式罢了,后来喜欢上钓鱼。
生活在南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情景是不曾见的,更多的情境则如同唐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描写的那样:“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遐想二: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中记载了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之辩,鱼是否快乐我不知道,但人确实有自己的快乐的:有些人因一片枫叶,身边经过的一只蝴蝶就可以让人开心好久,但有些人却是林妹妹式的忧伤。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以个人意志去思考鱼的欢乐,鱼或许也在笑话我们的“无知”呢?我想,更多时候,快乐与否全在乎一颗本心,正如幸福一般,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灵魂的愉悦和生命的欢歌。大有可遇不可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玄妙。
遐想三:逍遥游
鱼是变幻万千的,它可以是“美人鱼”,可以是“海的女儿”。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我们抬头看到大鹏,会想到水里的鱼吗?回归本性,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这该是怎样一种逍遥状态?
家乡没有海,甚是遗憾,一条小溪如翡翠蜿蜒流淌,完全没有海的汹涌澎湃,这是两种人生观下的人生态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淡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激荡。如今,我只能在一碗海带汤里,品味着海的味道了,正如我在鱼缸里放着一颗海螺,也许鱼儿们能找回它们祖先的踪迹。
遐想四:人的异化
每次经过网吧,看到一大群人喧闹着,咒骂着,游戏着,我就想到一个传播学中的词汇“异化”:“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蜕变为脱离生产者,而且同生产者相对的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社会现象,实质是非人化。”
游戏如饮酒,小酌怡情,大喝伤身,一旦上瘾,他们的眼光和思维就屏幕禁锢了,他们哪懂得把目光向内心去探索,和自己进行精神交流呢?怎么有时间去观察大自然,去发掘生活的乐趣呢?
据说,佛教中的木鱼制作是受“鱼是不合眼的”启发,希望敲响木鱼能够时刻警醒混沌中的人们,去开阔心胸,去学会爱人。大众传播时代、自媒体时代,但愿每个人心中一个木鱼在敲响,去警示自己增强自律。
打赏2元,买条小鱼干吃•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