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往往能体现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其通常也是用以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指标。
我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费用的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与此同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正为传统制造类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
随着各流水线、设备的自动化改造与升级,工业机器人为企业带来了高度生产自动化,可控的成本以及丰厚的利润。一线生产流程的自动化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逐渐浮出了水面。
后台流程仍需进一步提效
为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制造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需要在商业和监管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设法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业务敏捷性、客户响应能力和透明度,以提升整体效率。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体现在核心制造环节上面,同时其还依赖于高效的后台流程支持。
虽然企业正将其生产单位的人力资源逐步转变为工业机器人,以提高产量和生产率,但他们仍然不得不面对运营管理和后台流程等,暂时还没能应用到机器人且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工作。
这些任务通常属于手动及时间密集型流程,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并且还要承担随时可能出现的人为错误,非熟练劳动力产生的意外,以及应对过时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经常变化的监管要求。如何保持后台流程的简单、快速和高效,将是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痛点,制造业企业正在转向业务流程自动化工具,以简化和优化复杂的后台运营(包括供应商通信、库存管理、采购、支付处理及报告生成等),增强核心业务流程的及时和高质量输出。
从物理机器人到软件机器人
制造业一直是机器人技术的追随者。几十年来,制造业一直使用物理机器人来组装、测试和包装他们的产品,以简化装配线各流程。
如今,企业的后台流程同样需要机器人的部署,只不过这个机器人将从物理实体转变为虚拟软件。
眼下,在制造业,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正在从一种利基技术转变为该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从传统制造执行系统(MES)集成到货运评级、支付审计和SKU管理,RPA正在为企业的众多后台流程提供自动化。
根据ISG的研究,RPA技术允许订单到现金流程所需资源减少43%,发票处理减少34%,供应商管理减少32%。
RPA技术已成为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关键推动因素,每个制造商都应该利用其来降低成本、加快工作,提高竞争优势。
RPA能够模拟人类用户的操作方式,在企业的计算机上跨平台、不间断地执行基于规则的各种工作流程,同时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准确性。RPA以外挂的形式存在,对企业现有系统影响小,可以与现有的遗留系统无缝集成,无需昂贵且耗时的软件开发。另外,其还具备实施周期短、投资回报高、不需要编码等特点。
RPA的出现,可以让员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高价值、更需要创造力、更强的逻辑甚至联想能力的任务中去,帮助制造商更多地关注产品创新和核心优势,而不是日常重复、琐碎的低附加值任务。
企业可通过选择一组特定的操作流程进行RPA试点项目,在实施后的几周内观察到切实可衡量的结果,以决定是否需要批量部署。
RPA在制造业中的优势
●有助于优化以时间为中心的日常流程
●增强对端到端流程的控制和可视性
●通过最大化生产力来提高上市速度
●通过最小化人为错误降本提效
●释放可以专注于更高效任务的资源
●降低停机时间和提高质量
●提高运营灵活性
制造业可从RPA受益的领域
●物料清单自动化生成
●物流数据自动化跟踪
●采购订单创建与管理
●工厂记录管理及报告
此外,RPA还可应用于制造业企业
财会(发票支付、AP自动化、运费等级和付款审计等)
运营(库存、SKU更新、销售、定价报告创建、MES集成等)
客服(订单更正、与供应商沟通、向客户发送更新等)
合规(GDPR要求的客户记录更新)
等领域或方面。
RPA技术正在快速有效的拉动传统制造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想要充分发挥生产力和管理运营潜力的制造业企业,也应该考虑在其相关环节、功能领域应用RPA。
面对降本提效和生产力提高的行业趋势,RPA将会是制造业的下一个改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