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顿感力”,这是渡边淳一的新书名。
他从身体角度,pick了人反应迟钝也会有种种好处。
例如不去在意领导的牢骚斥责、忽略生活的各种打击等等。
不对外界个各种信号反应那么敏感,反应迟钝一些。
好处是,可以健康生活,长寿。
照这个逻辑,区块链媒体需不需要有点儿“顿感力”呢?
2、
比之于受众对事件作出反应,媒体对事件的反应一直是最为迅速的。
这种反应迅速,一直是媒体人觉得优于其他从业者的圣杯,做区块链领域也是如此。
马云AlipayHK上线区块链钱包业务不过辐射港菲两地。
但同步时间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
媒体从业者对外界讯息的反应迅速,可见一般。
3、
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当下正在从婴儿走向少年时期。
无论是币圈与链圈造就的相爱相杀,或是行业本身需要外界周知的点,本就就很多。
各路区块链媒体呈现出指数级爆发,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但纵观各路媒体,无疑都拿原创当看家本领。
很多媒体的宣传初心,也都是可发出自己独特声音给受众的套路。
既然一千个人眼里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个新闻、事件,也就能有数不清的报道和解读。
照此推理,各路媒体,真能让各路声音百花齐放才是。
但实际效果却让人感到人大大折扣。
4、
我们身处于一个区块链信息传播可以铺天盖地的时代,
却也不得不忍受着区块链讯息流于泛滥的环境。
各路追求可以对事件快速做出反应媒体大军,
正让原创本身的价值开始沦为标题党、蹭热点、洗稿等等行为的附庸。
弄得,有声音比有什么样的声音,更应获得重视。
媒体人的这般迅速真的好么?
5、
前不久,有企业倡议发起区块链领域安全的联盟,希望媒体可以帮助宣传。
但后期此事广泛见于媒体的报道,反倒是企业负责人针对市场上某个数字货币的抨击成为传播热点。
对于该企业倡议发起该联盟的初心、计划以及意义等,反倒一笔带过。
有价值的内容反倒要靠噱头、炒作才能传播、
不知这样的报道方式,是区块链行业本身的悲哀,还是媒体行业对于新闻反应“迅速”过了头呢?
更有如某交易所将交易透明化的机制只放到了PPT,就成了众区块链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大说特说的新闻看点。
能对事件有更快反应,可以不在现场、可以忽略真相、可以规避重点、可以放弃价值观……
为此,很多人认为,区块链媒体虽多,甚至有的标榜注重原创,但却将声音流于营销噱头。
6、
那区块链媒体可以不可以表现“迟钝”一些呢?
别那么着急发声!
即使马云AlipayHK上线区块链钱包业务事儿大,
在吹捧这是划时代价值的时候也能静下心来思考下这事情扩大的可行性;
别那么依靠挂羊头买狗肉!
就算成立一个联盟的事小,但除了炒作热点,就真没别的可写的了么;
别那么小题大做!
一个仅是写在PPT上营销口要,有必要炒作成新闻热点来为自己吸睛么……
7、
迟钝一些,不是反应慢,而是一种“功力”。
所以,“顿感力”说的是一种功力。
依靠这个“顿感力”,可以成就不少大事。
渡边淳一说他有个朋友是医生,当初做教授助理的时候对于教授的坏脾气没有那么着急反馈,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在了工作上,后来成了一所医院的院长。
金庸的作品里,那些有成就的人物也是“顿感力”不错的。韦小宝与费要多罗商议中俄边界僵持不下,为此同索额图、佟国纲等商议。那些急于表现的“众大臣商议良久,苦无善策”,韦小宝“踱来踱去的筹思”,最后“仔细盘算了一会,已有计较”。韦小宝的顿感力,让他数次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笔者的同事“溜溜”也尝到了一些“顿感力”的甜头。例如在同项目方谈合作的时候,对于对方的苛责不那么急于反驳,她认为很多的误会虽说因为信息不对称,但“迟钝”一会往往会有更好的沟通效果。
8、
区块链行业媒体,还请需要一些顿感力!
例如,
别那么急于传播那些代币企业口中的价值,迟钝一点,去做些研究;
别觉得披露了竞争对手的互怼细节就觉得告诉了大众某些真相,迟钝一点,带领大家去思考一下里面的逻辑;
别不经调查就发表一个新闻的评论,迟钝一点,别让自己的声音成了笑话:
……
迟钝一点,即使你做不成迷蒙,但至少不会沦为“二更”;
迟钝一点,你或许不只是媒体,也许成为别人眼中的投研;
迟钝一点,那是区块链行业媒体大咖,不可缺少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