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时令才过惊蛰,一早到晚还是有雨。思念一如黏着的雨滴,回忆也像刮起的风,湿冷冷的。小巷更显逼仄,任雨落地泥泞不堪,任风吹落残红遍地。古老城市的沧桑与厚重感无法被雨水洗刷,那些色彩斑斓的颜色却是早早褪去,窗上的贴花首当其冲。
用呵出的雾气在窗上作画,却只剩单调的白色。外层无数滑落成行的雨水变得更加晶莹剔透。相对于雨幕中光线的反射、折射造出的饱满的色彩和对比度,彩虹倒像是点缀。一个长镜头,雨从淋淋漓漓到淅淅沥沥,散步从灯红酒绿到灯火阑珊,这时雨势渐转凄迷,像是终场的电影。
雨声不仅是清脆悦耳的诗篇,更是一个季节的韵脚。秋雨打在湘妃竹上,是神女的愁肠百结。冬雨打在嘉峪关上,是将军的一掷千钧。春雨打在二十四桥上,是吴音侬语的婉转有致。夏雨打在唐婆镜花上,是文人书生的慷慨死节。而在鳞鳞千瓣的屋瓦怀中跳跃的雨点,最受诗人偏爱。向光的,自有流光溢彩的辉煌。背光的,亦有投壶输了的古人赋诗宽慰。余秋雨说夜雨是行旅的大敌,其实不无道理。想必是四处奔波的游子,被雨声勾起了相思,毫无往日的万里豪情,一副小儿女姿态,念叨着书信鸿雁又寄不成,才写下“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
雨的美感在视觉、听觉上的呈现是协和且均匀的,像利用山河大地、桥梁湖泊、风雷电雾拍摄的普通文艺片。但嗅觉却是镜头无法捕抓的,也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深夜街角的一碗馄饨,是对饥肠辘辘的人们最朴实的安慰。烈日原野的满田麦穗,是对操劳一季的老农最真挚的赞美。而家宴上,雨染上酒的醇香,是对亲人最低沉的思念。这时雨的情感,不仅表现在家书上潦草的笔迹,也不仅表现在几句简单的寒暄,更不拘泥表现于甜得过腻的汤圆。而是无数次撑伞走过的小巷,会弄脏鞋子的泥土,不肯轻易迈出的脚步,不能释怀的回忆。
如今时令已至立春,前尘隔海,雨却宛如旧故,邀我相约。
2017,我将继续在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守着那份对爱情,对事业的执着,继续前行!天涯海角,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