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堂整体描述
这节课由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李虹老师执教,由两个实验组成。课首邀请两位同学分别向两个锥形瓶中倒入红色液体,得到的现象是1号瓶可以倒入,2号瓶不可倒入。
据此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2号瓶倒不进去液体?”请学生们思考并提出猜测。接下来进入第一个实验:在2号瓶这个装置的基础上改进,并验证空气占据了瓶子里面的空间,空气可自由流动。
然后在第一个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个实验:乒乓球上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论。两个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使学生在直观的形象下体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并占据了空间。
二、优点
1、课堂引入巧妙,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首由两名同学分别向1号2号瓶内倾倒红色液体,观察现象,引发疑问。为什么2号瓶的液体无法流入瓶内呢?学生们大胆猜测,提出假设。这样的引入设计巧妙,突出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两个探究实验活动,老师从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符合科学认知程序。
两个实验动手操作之前,李老师组织各小组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做到规划现在先,动手在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取材学生、以生为本
比对展示两组学生的实验方案请学生评选,并说明理由。恰当的使用投票功能收集全体学生的作答数据。并根据大家选择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二、 不足与改进建议
1、总是叫举手的学生。
这节课中学生整体表现活跃,课堂参与度非常高。当老师提出问题部分学生举手,李老师便会叫最先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或展示结果。可是课堂上总是有一些不举手的学生存在,他们思考了吗?他们真的懂了吗?建议老师多使用随机挑人的方式,促进所有学生思考并参与问答,关照到更多学生,获取更真实的学情。
2、投票数据处理欠佳。
第一个实验方案设计完毕,教师找了两组学生展示实验方案,之后让学生投票选择哪个方案最佳。画图法的选A,文字描述法的选B,都不合理选C,获得投票结果如下图。
李老师先从A挑一人说理由,又从B挑一人说理由,然后让学生根据选择最多的B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没有理会C选项。个人觉得既然C选项是两个方案都不合理的,那么这两位同学或许有不一样的看法或更优的方案设计,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
另外这环节的目标是什么?仅仅是判断自己喜欢那个方案吗?其实这里两个小组的方案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用了草图表示,一个用了文字描述。这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说出两种表达方式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提升学生能力。
3、充分相信学生。
整堂课虽然生动有趣,但总体都是在老师设计好的问题下进行猜想验证。根据孩子们之前的经验积累,能否更加放手,将课堂探究还给学生。解决了实验一之后,给出多套装置,让学生小组讨论,自由选择装置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可自由流动。然后再分组汇报,学生的思维更加发展,这样的课堂将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