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翻开萌姐的这本《加速》中关于知识焦虑这一节的内容时,真是感慨万千啊。以前的我总喜欢逛书店,每次去都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类似于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
然而我开始渐渐地发现每次通过一本一本地找寻答案对我来说,是非常耗费时间的。直到我看到这本《加速》,才知道我们问题在哪里。
在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公司,出现内卷的概率是比较大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今天这个同事和我们说起价格锚点、明天那个同事又和我说起杠杆理论等专业术语,在那个环境中的你,是会在下班后默默地学习,努力去接近与别人的距离,还是说做那个不上进的自己?
如果你是那个上进的人,你又该如何去学习呢?在这里,萌姐给了我们三条判断知识价值标准的点让我们去思考到底哪些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
1、区分知识和信息;
2、区分知识与表演;
3、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一、首先,如何区分知识和信息。
知识是经头脑处理过的个性化、结构化的信息,并没有时效性。但是像我们在学校学习过的牛顿定律、勾股定律,这些很早就存在,并且一直存在下去,这些就是知识。
信息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是真实且有时效性的。如果喜欢买房又或者是炒股票的人士,信息对他们来说就很重要了,对正确信息的早晚接收,将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买入与卖出的价格。
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对知识进行处理,而不是我们大量囤积的信息。对成功人士而言,他们更需要信息,因为他们前期已经有多年的专业知识的储备。知识则是对刚出社会又或者是想在职场上晋升的一群人,会更需要知识的沉淀与积累。
二、区分知识与表演
为什么把表演放在与知识同等的位置来说?在192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怀特黑德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发表了一篇对现代教育影响深远的文章--《教育的目标》。
文章中他发明了“惰性知识”。什么是“惰性知识”?用以形容那些缺乏生命力、没什么实际用途、碎片化的知识。
我们如何去避开惰性知识呢?
萌姐又给出了一个判定的方法。首先在学习之前,我们一定要问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学什么?答案:肯定是核心知识。核心知识就是指一些在我们大脑中已经初成体系,有条有理,而且足够实用,能够切实指导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相信每个人的发展路径都不一样,所以大家需要去学习的知识也会不一样,就像在会计职场中的人,他不会去考人力资源证;学计算机应用管理的人不会去学会计一样。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除非是你要跨界转行,但是这个机率比较小,所以我们会从以下4个点进行思考 :
第一,这些知识能不能提升我们某项技能?
第二,它是否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
第三,它是否能与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擦出火花?
第四,它是否满足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有些答案,如果不通过提问是很难察觉,问完自己以上4个问题,这些知识对我们会产生多少价值,值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我们就了然于心了。
最后来总结一下,解决知识焦虑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知识管理,通过区分知识与信息以及区别知识与表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方能在知识决定人生的时代,对万事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