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14岁男孩在电梯内捂嘴猥亵7岁幼女,并强行拖拽扼脖的视频在网上曝光。
据报道,事后男孩家长既没有道歉,也没提赔偿,甚至还表示,自己管不了,他们随便告。
看到这则新闻,既震惊于孩子的恶行,也震惊于家长的不负责任。
《学记》中有句话:“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现今的孩子叛逆、不孝、自我、自私、懒惰、傲慢、脾气大……大部分家长都能数落出孩子一堆的不是。
家长气恼于孩子身上诸多的坏习性,却从未认真思考过为什么孩子会沾染上这些坏习性?原因究竟在哪里?
每个恶魔孩子的背后,必然有着教育缺失的父母。
1
缺失的孝行教育。
孝字,拆开看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是说上一代要念念记着将下一代教育好。
孩子之所以行止不端,有各种各样品德上的“缺失”,与上一代对孩子品行教育的缺失息息相关,其本质是作为家长的“上一代”没有教会孩子“孝”,家长没有以身作则演出“孝”,最终自食恶果。
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父母没有学为人父、学为人母的行为示范,很难养出品行端正的子女。
人生真正的成功是培养出优秀的子女,而非名利权势地位有多高。
当初特朗普和希拉里竞选时,一档访谈节目主持人让他们说出对方的优点,希拉里沉默片刻说,“特朗普有很好的家庭,把子女教育的很好”。
单不说特朗普再次成功竞选为美国总统,光教育子女这一点,他就赢了!
教孩子“孝”,目的是长养孩子的仁慈之心,长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而不是无底线的宠溺孩子。
俗话说,宠子不孝。
现今,因为一个“宠”字,宠到多少孩子自私自利,变成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我也是“宠”字的受害者,打小在父母的庇护下,家务活一律不让干,只管让好好读书。
书没见读的有多好,倒是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眼里看不见别人,不懂得付出。
我弟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个性里缺少男孩子该有的阳刚气,缺乏男孩子独当一面的勇气与魄力。
成年后,当我们需要独自面对人生中的狂风骤雨时,就特别容易被吹的七零八落,摇摇晃晃,张惶失措。
理解父母吃过苦,不想让子女再吃苦的爱子之心,却惋惜父母未能清醒洞察溺爱背后的隐忧。
子女没学会“严己宽人”,倒是学会了“宽己严人”。
最终父母剥夺了孩子历练的机会,孩子也错失了拿回自己生命力量的成长契机。
父母对孩子予取予求,孩子不断攻城掠地,父母不断节节败退,殊不知正是父母的一再退让,把孩子培养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自私又无情的人。
被宠过头的孩子,慢慢就滋生起理所当然的傲慢心,渐渐变得盛气凌人,觉得地球都该绕着他一个人转,稍不顺意,就爱乱发脾气。
很多家长错以为宠孩子是爱的表现,却不知过度的溺爱”就是“相害”。
2
错误的教育理念
①
多数父母以为夸孩子是没错的,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事实是多数父母并不懂如何正确夸孩子。
一对龙凤双胞胎,女孩子长的特别漂亮,像个洋娃娃,身边的人从小就夸女孩漂亮,夸男孩漂亮的人少些。
后来,女孩上幼儿园后时不时拿出小镜子照照自己,专注点都在自己的好看上。再后来,到上小学,男孩子的成绩明显高于女孩子,原因不言而喻。
夸赞孩子一定要从品行上夸,而非夸赞其外貌或掌握的知识技能。
生活中很多家长爱让孩子刻意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殊不知这只是长养了孩子的表现欲,并没有让孩子学会恭谦的待人处事。
孩子很容易在客人恭维的夸赞声中,滋生傲慢心。
一个学国学的孩子会背一些《论语》,一次父母教育他做的不好的地方,他却反问父母“你们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谦、让吗?如果没有,你们也没资格说我”。
学国学并没有让他理解“父母教,须敬听”的真义,反而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诘问父母。
《弟子规》有“对尊长,勿见能”的句子,就是提醒求学问的弟子要时刻长养低调恭谦的品行,圣贤文化处处体现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不知怎么夸孩子的父母可以对照《弟子规》,看孩子做到《弟子规》中的哪些点,多从品行道德上去夸赞孩子。
让孩子学会“见人善,即思齐。人之知,逾思勉。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不生傲慢心。
②
怕孩子做家务耽误学习,殊不知不让孩子做家务的损失更大。
安徽一男生高考672分,家长奖励1万去旅游,却被警察扣在机场,家长:我没生过他!
原来,他是在机场女厕所偷拍被抓了,一个从小成绩优异的“天之骄子”,以绝对实力考出高分,眼看就能上名校了,却因为做出这种龌龊的行为有了案底,与名校失之交臂。
他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好好读书,其他什么事都不用你管。”相信这句话也是很多家长的教育信条。
让孩子多做家务,百益而无一害。
习劳知感恩,因为亲身经历做家务的辛苦,才更能体会父母日复一日,常年在家庭之中的付出,也会感知父母赚钱养家的不易。
做过四省总督的曾国藩,教育子女有三个原则,第一个是要求子孙必须早起;第二个是要求子孙做家事;第三个是要求子孙一定要读圣贤书。
曾国藩深知在做家事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
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好,就能极大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成年后独立面对要处理的事情时,才不会畏首畏脚,而是从容自信。
勤劳的孩子愿意多付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职场都会拥有好人缘,容易遇贵人。
③
遇事只会教孩子硬刚不服软的父母,其实并不懂适时忍让的智慧。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会忍让,并不是屈服,一味地迁就,而是更为高级的处事智慧,在忍让的间隙懂得权衡利弊,做出最利于自己的抉择。
有句话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有些没有智慧的家长,见不得孩子在外受一点点委屈,会教育孩子,“谁骂了你,你就骂回去,谁打了你,你就打回去”。他们的教育理念就是硬刚到底,不退让。
在这些家长的逻辑里,忍了让了,就是输了!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究竟是输了还是赢了?要看结果。
如果忍让能够唤醒对方的惭愧心,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那就是赢了。
如果不忍让,让双方暴力升级,心怀怨怼,关系恶化,于人于己都没啥好处,那就是输了。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二十四孝“芦衣顺母”的故事里,闵子骞继母在寒冬棉衣里给他絮不保暖的“芦花”,却给继母生的弟弟们棉衣里絮保暖的“棉花”,闵子骞之所以选择隐忍不告知父亲,是因为他深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的道理。
事情败露后,闵子骞父亲选择原谅继母,继母也选择了改正,一家人最终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闵子骞的忍让,换来了继母的惭愧心,也换来了一家的和睦,从结果上看,闵子骞赢了!
忍要忍得明白,忍要忍得长远,而不是忍到火山爆发。
硅谷天使投资人纳瓦尔有句对智慧的定义总结,非常精辟。他说“智慧是一种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的思维能力。”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就是深知这一点的智者。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当斯坦顿恶狠狠的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拿给林肯看,并准备邮寄的时候。
林肯却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己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林肯用智慧化解了斯坦顿暴怒的情绪。他深知人在情绪暴怒的状况下,很容易下错判断,做错抉择,为自己的莽撞付出代价。
3
教育要“慎于始”。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敏感性。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缺失,抱着无视、溺爱和宽容的心态,往往等孩子出现一箩筐的问题时,才追悔莫及。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父母的每日功课,是为人父母要牢记于心的重责大任。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改变一个沾染了一身坏习性的孩子,也绝非一日之功,父母更需要多点耐心。
特朗普的对外表现有时虽然极不靠谱,但却深知教育要“慎于始”的道理。
他从小就会给每个孩子立规矩、划红线,不能吸烟,不能酗酒,不能吸D,不能纹身。
特朗普的五个孩子都是俊男美女,名校毕业且自食其力,优秀的不要不要的,其孙子辈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特朗普说,“教育很大程度取决于早期教育,一旦在孩子心里形成了潜意识,以后就很难打破了。”
特朗普就是抓住了教育“慎于始”的根本,才养出了优秀的孩子。
中国古谚语讲“三岁看八十”,为什么三岁就能看到一个孩子的一生?
所谓积习难改,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根治。
教育孩子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点,而“慎于始”就是很好的教育时机。
很多家长说我儿子很懒惰,我女儿很懒惰。孩子是一生下来就懒惰吗?不是的,孩子一生下来都是活蹦乱跳的。
我们擦桌子,孩子刚学会走路想来帮妈妈擦。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说“宝宝快走开,不要挡着妈妈干活,不要捣蛋哦”,这样说就错失了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
如果换种说法:“宝宝你真能干,这么小就能帮妈妈干活,谢谢哈!”。孩子被鼓励,就会干得更起劲。
这时候我们再教他,要像妈妈这样擦,边边角角都要擦到,孩子会觉得原来干活这么快乐。
不是孩子不乖巧、不懂事、不勤快,而是我们没有善加把握住教育机会,硬生生扼杀了孩子的兴趣点。
如果家长有“慎于始”的教育敏感度,很多孩子的缺失就能扭转过来。
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尚未找到方法的父母。
以下名言与大家共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列宁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学习的情况下学习。—— 柏拉图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教育却需要智慧。—— 爱因斯坦
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第一课堂。——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