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从后视镜角度,很容易判断,什么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当时的情境,作出当时的选择,并非没有原因,也不会有错。
另一方面,那些当时思考、觉得、情绪,还有一些小确幸,不记录,很容易湮没在平凡而又忙碌的日常中。
所以,我尽可能抽出时间,每周总结一二,并且记录下来。一方面督促自己思考、执行,另一方面,从总结回顾中,知晓当时的决策,以及,可能获取的经验、教训。
1. 杂事及感悟
(1)最近的心态平了一点,然后,事情多了一点,而且很巧,中间还夹了个五一小长假,全家人巴巴地计划着出游,我还是不忍心拒绝,索性排了2天休,过了个迷你假期。
所以回归后,感觉一堆工作扑面而来,这几天天天在加班,以至于妞爸昨天晚上都打电话给我了:你晚上回家小达见不到你,早上出门小达也见不到你.....
诶,工作和家庭平衡真是辛苦。
(2)我思考了一下,接下来的工作还是得尽量做减法,以及,尽量少给自己安排那种一接受就从上班开始到下班就动弹不得的任务。比如带教,事先要备课,准备案例,带教时连手机都不方便接,然后结束还要改作业。好像只有1天的班,但是工作量实打实2天。
而且我不是那种会临场发挥的人,要想讲的出彩,必定要有精心的准备;并且我又对自己有要求,不是那种得过且过的人。所以,绕过自己和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尽量少接这类任务,或者只在时间安排宽裕的时候接。
2.投资
小洋又在跌,这一次,还是没忍住,卖掉了一部分基金。147买了一手。
过了几天,发现小洋还继续跌,又手痒痒,刚好发现分众在涨,貌似达到了我第一次卖出的门槛(买满上限以后涨10%卖出10%,以获取流动资金),所以卖出了一部分,143买了1手洋河。
然后发现自己洋河的占比应该是超标了,所以接下来要管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手,或者等着洋河上涨,卖出超标的部分。
3.阅读
本周阅读《被讨厌的勇气》。
其实只看了开头一部分,对于小白文,我很容易投入,但是对于这类“有用”的作品,我常常需要“花点力气”才能看进去。
作者以年轻人和智者交谈的方式逐一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选择以及它背后的原因。
总的说了,作者的意思就是,之所以会这么选择,之所以这些事情会发生,是因为主体要这么做(为了回避另一种选择或者事情或者问题)。
类似的论调,在武志红的心理学上也说过,不过,这本书比起武志红心理学更客观一点,没有那么强烈的精神倾向。
所以,有时间,我还是会继续看下去。
4.运动及亲子
(1)本周步数达标,每周一次瑜伽完成。
(2)因为小长假,去了临近的一个城市。
其实它不是个热门城市,不过也许很多人跟我们家同样选择,也许因为是疫情后的第一个长假,所以景点真是人山人海,跟疫情3年的清净比起来,真是强烈的对比。
跟我们生活的城市,也是完全鲜明的对比。我一到景点,就忍不住评论,这地方看起来好悠闲,不像我们那里,总感觉急哄哄的。大宝和我朋友一致说,我没感觉啊,是你自己急哄哄吧?我真是要反思一下了。
大宝玩的很开心,反反复复逛街买东西,不厌其烦,精力充沛。
我自己其实是全程陪玩的状态,所以到了酒店,我就累的不行,倒头就能睡着。
但是小宝作息完全乱了,没有午睡,几乎没有正经吃过一餐饭,跟几个姐姐一样吃烧烤、冰淇淋。
队友说小宝这样,小的时候还是不要出门了(我真是觉得松了一口气,再过2年,小宝长大一些,我手头的一些工作,应该就没那么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