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人与城市空间在不断互动中创造出新的城市景观。一片片旧建筑倒下,一幢幢高楼林立,理性而高效的现代建筑推动了城市的繁华却也磨灭了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同时城市人被局限在小小的公寓楼内,空间获得感不高。
城市发展的结果只能是高楼林立吗?带着疑问,厦门大学“厦门国际银行”城新城意社会实践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密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14日至7月18日来到广西北流市,进行实地调研。
与大多城市不同的是,北流中心城区是大面积的天地楼,10层以上的高楼屈指可数。天地楼是指整栋楼房属于某房主,占地面积一般不大,且从底层贯穿至顶层,一般为一个楼梯间多层的住宅,也有人将底层设为商铺。
那么,这样大规模的底层建筑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
7月14日上午,实践队有幸与北流市前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陈局长进行深度访谈。座谈会上,陈局长向我们阐述了北流市区天地楼的开发建设历史。
为了满足机关单位职工的住房需求,政府在1985年成立了一个房地产公司,将土地划给单位职工自己建房子,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天地楼。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土地大规模放开面向群众买卖,北流城区大规模的天地楼格局就这么形成了。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实践队也在北流市城南区看到不少已经建好或是正在兴建的商品房楼盘。他们为北流城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7月14日下午,实践队来到北流一个著名的楼盘——北流碧桂园,这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广西投资开发的首个房地产项目。
碧桂园销售部的何经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了碧桂园园区的环境设施,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北流碧桂园的理念和小区的基本情况。
她说到:“北流市的高端人士拥有土地财富,但城区的居住环境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北流碧桂园就给了他们一个更适宜的环境。”北流碧桂园对整个城南新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小区外的马路从原来的双车道拓宽为六车道。目前碧桂园周围有八个房地产商,包括在售的,即将出售的和已经在建的。
那在市民眼里,天地楼和商品房孰优孰劣呢?实践队深入街坊社区,采访了几位市民,了解他们对居住环境的感受。
低保户阿姨:碧桂园过于偏僻,少了人情味,太孤独。而住在天地楼,与邻里之间感情更好,有什么忙大家都十分热心。平时都串家串户。我不喜欢旅游,去了哪,都是天与地,草与木,都是一样的,更喜欢在自己熟悉的地方。
林姐:我更倾向商品房,搞卫生方便。吃住也方便,都在一层楼。个人性格比较宅,不太爱出门,不爱热闹,所以对于天地楼的这种邻居氛围不会过于苛求。
苏叔叔:碧桂园与天地楼相比更安静,空气也比较好。有个缺点就是比较远,离工作的地方比较远,一个城南一个城北,上班要穿过整个北流。开车要十几分钟,下班有时候会堵。但是天地楼的存在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像梁思成以前在北京说的,你这些东西拆了,回忆就没有了。有时候建筑是文化的附着体,文化是需要载体的,不可能是凭空。所以还是觉得应该保留。他的缺点的话就是空间利用率低,影响城市的布局,但我觉得这个缺点是可以克服的。现在人越来越浮躁,以金钱权利来衡量成功,但你看看古代有多少商人可以留名青史的,但是文人留下来的就很多,所以文化是值得被保留的。
街坊们的话语朴实而又真切,天地楼与商品房各有所长,满足着人们不同的需求。城市人也不一定就得被幢幢高楼所包围,在建设新兴城镇化的当下,我们更要关注人们的诉求,人才是城市服务的核心。以人为本,这个理念从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