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偊得道颜如玉
南伯子葵问女偊:“据我所知,道姑您的岁数已经不小了,你的容颜怎么看上去还像个十七八岁小女生, 这是为什么呢? ”
女偊回答:“我得‘道’了。”(什么“道”可以驻颜如玉?)
南伯子葵说:“你那 ‘道’ 能够学来吗? ”(有这样一套“道”法,一定可以货个好价。)
女偊回答说:“不!哪能呢!你不适合学习‘道’。比如说,那卜梁 倚来找我学,我收下了他。他有圣人聪敏的才气,但没有圣人淡泊的心境,我有圣人淡泊的心境 却没有圣人聪敏的才气,我想用淡泊的心境来教导他,也许他真的能成为圣人呢!即使不能,把圣人淡泊的心境传给具有聪明有才气的人,应是不难的。”(呵呵,不知道南伯子葵什么脸色,女偊刺激人也太直接了。不过这样直爽地回绝,好过模棱两可的回答,免得南伯子葵白忙活一场,劳神费力劳命伤财,容颜还依旧。)
“但即便他有资质,我还是耐心教导了他三天,他才能把天下万事置之度外,即“外天下”;我继续修持诱导,七天之后他才把周遭万物置之度外,就是“外物”遗忘万物; 我又继续守了他九天,九天之后,他才把个人的心性、是非好恶等忘记了”(女偊继续说,总共十九天,在大师的指导下,那个幸运的卜梁倚忘记了自己身上附有的心性,忘记了身边杂事,忘了天下万事万物,那么又会怎样呢)
“他既已忘记了自己的心性,心就能如朝阳一样清新明亮(这就是常听说的明心见性);能够让心境像朝阳一样清新明亮,他就会进入“见独”境界。所谓见独,大道独尊,见独就是洞见大道。他就能自己突破时空限制,无古无今,没有了古今之分,他就能够进入无所谓生与死的境界。
“绝贪生的妄念也就无所谓死,安生命之自然也就无所谓生。 一切万物都会随你而去,迎你而来,什么都无视,也什么都无所成就。这就叫作‘撄宁’。撄宁的意思就是在纷繁烦乱之中,被外界事物所打扰之后,能转过身来, 保持心境淡泊宁静。”(原来原来——撄宁——出自于这里,原来以前一个学生名字“撄宁”是这样美好的意思。)
南伯子葵又问:“那么,您自己又是从哪里学得‘道’的呢?”(南伯子葵不甘心啊,居然没有资质可以学到驻颜之术,居然不传授给我,那您是怎么学会的,或许我也可以自学成才。)
女偊又回答说:“我从副墨(文字)的儿子那里听到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背诵)的孙子那里听到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到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到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到的,需役从於讴(吟咏领会)那里听到的,於讴从玄冥(深远虚寂)那里听到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到的,参寥从疑始(迷茫而无所本)那里听到的。”
这就是著名的“闻道九阶”法。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总算知道了驻颜有术,那就是“撄宁”。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撄”:即为“扰乱、纠缠”。所谓撄宁就是外撄而内宁,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就是庄子《人间世》中强调的“以出世心为入世事”的境界!
原来如此。
附原文:选自《庄子`大宗师》
南伯子葵问乎女 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曰: “吾闻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 ”
曰:“恶!恶可!子非其 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 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 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 才,亦易矣。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 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 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 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杀 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 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 宁。撄宁也者,撄 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
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 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 役闻之於讴,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