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阑珊,
夏至未至,
又到了,
一年中最爱的季节,
趁着好天光,
读书、玩耍。
1、《人的自我寻求》罗洛·梅
“这就是焦虑给人类带来的:它使人迷失方向,暂时性地使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是做什么的,并因此模糊了他关于周围现实的见解。”
——罗洛·梅
生活在这个时代,你空虚吗?孤独吗?焦虑吗?
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帮你深度解析现代人的不幸福、无力感、生活中泛化的失望和无意义。《人的自我寻求
空虚源于对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没有明确的体验,对于目标没有信心或现实感,没有积极的建设性目标。
孤独是一种置身事外的、被隔离被疏远的感觉,产生孤独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过于强调为社会所接受。
焦虑感是一种基本的关于我们该何去何从的混乱和困惑。
2、《持续的幸福》马丁·塞利格曼
“满意的生活不是幸福。”
“如果幸福要靠情绪,那么全世界‘低积极情绪’的那一半人都只好堕入不幸福的地狱了。尽管这些低情绪的人缺少快乐,他们却可能比那些快乐的人有更多的投入和人生意义。”
——马丁·塞利格曼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继《真实的幸福》之后的升级力作,提出了“蓬勃人生”的五大元素:
一、积极情绪,也就是愉悦、欢喜、陶醉、温暖、舒适等感受;
二、投入,即福流,指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
三、意义,有意义的人生意味着归属于某些超越你自身的东西,并为之奋斗;
四、成就,短暂的形式是人生中一项项小的成就,长期形式是“成就人生”,即把成就作为终极追求的人生;
五、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认为,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3、《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马丁·塞利格曼
“你在抑郁和不抑郁时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抑郁时,你会跟自己较劲,对外界横加指责,对未来绝望迷茫;
你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并把原因归咎于自己的资质,认为自己资质平平,所以毫无前途可言;
一点点的挫折都会变成不可逾越的障碍。你觉得万事皆空,生无可恋;
你永远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证明你的成功其实还是失败之作。
在抑郁时,悲观的解释风格会处于主导地位。而你也总是以阴暗的眼光来看待好的事情。”
——马丁·塞利格曼
马丁·塞利格曼在积极心理学方面的另一著作,主要讨论在人格的领域,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的,这样你就可以集中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上去,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自己少一些自责,多一些自信。
讲真,我本身是个半悲观主义者,看待人生有些虚无主义,真心不太喜欢积极心理学的东西。马丁的书和观点,我本来是抱着不太欣赏的态度去读的,并且总觉得任何事情一旦欢欣鼓舞,就容易流于肤浅,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创造性思维、投入、意义、成就等,我发现,积极心理学并不是想像中油腻的鸡汤,比如,与坏情绪和平相处,学会在自己状态最糟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运转良好,尤其是《持续的幸福》中提到幸福感的洛萨达比例时,他提醒到“不过,也不要过度追求积极。生命是一艘船,积极情绪像船帆,消极情绪像船舵。比例超过13:1,船就没有了船舵,再积极的船也会漂浮不定,会让人觉得不可靠。”
4、《人生有何意义》胡适
“虽然大学教育当然不该把我们造成为‘势利之徒’和‘古怪的人’,可是我们大学毕业生一直保留一点儿与众不同的标志,却也不是一件坏事。”
“一个受过训练的头脑,就是对于易陷入偏见、武断和盲目接受传统与权威的陷阱,存有戒心和疑惧。”
——胡适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这本书汇集胡适先生关于人生意义最具思辨力的演讲和杂文,讲到了人生的意义、人生观、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心理以及关于生死、不朽的哲思。文字浅显易懂,却又意味深长,大家思考之深厚广博,非一言可以蔽之。
5、《高敏感是种天赋》伊尔斯·桑德
“给自己独处的时空,允许生命留白。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告诉他人,你很容易疲惫,虽然你很享受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但是短暂的休息也是好的,那么你离成功适应自己的敏感型人格不远了。”
——伊尔斯·桑德
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在这本书里指出,在我们身边,每五人就有一人具有高度敏感型人格。这种人格如果自我太过脆弱,就会比别人更快疲惫和耗竭。当你学会接受自己,不再努力变得跟他人一样,就会变得内心强大而自信,并根据自己独特的敏感需求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6、《反脆弱: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世界上没有人能玩得过自己。左右手互搏,哪只手受伤都是自己受伤。跟天斗、地斗、人斗,全部不算什么,跟自己斗才真正要命。”
——曾奇峰
塔勒布的《反脆弱》(副标题:从不确定性中受益)和黑天鹅、灰犀牛齐名,是一部经济学畅销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手一滑,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同名书。这本《反脆弱》注意️副书名为“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其实是一本大杂烩的心理学网络爆文大杂烩。好在文章虽然理论依据薄弱,可读性还算强。不过总感觉每篇文章都似曾相识,相同的话和观点都在哪里见过似的。
其中最好的一篇,应该是心理学专家曾奇峰的《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自卑者》,观点稍显偏激,但成功做到标新立异。
7、《等一朵花开》林帝沅
“所谓苟且,并不是生活艰难得吃不饱穿不暖,二是我们为了温饱和安全的愿景,而自愿过着一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安于一眼可及的未来。”
——林帝沅
喜欢林帝沅,就和喜欢老树画画一样,是从他们的公众号开始了解的。他们暂时都不是什么大家,也是用一点一滴的小爱好,让自己从普通人的庸常中潇洒地逃离,成为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这本《等一朵花开》是小林的画集,主要分世态录、吃货志、小确幸。画风拙朴,简洁谐趣,这样看看就很洗眼睛的画册,每天给我来一打。
8、《我想给你拍张照》林帝沅
“对大多数人来说,拍拍家人,拍拍正在成长的孩子,拍拍准备吃的食物,拍拍上班路上正在开花的树,拍拍旅行中与景区招牌的合照,只是记录生活中一些好的瞬间,并不太在意拍摄技术什么的。这种态度相当正确,因为摄影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
——林帝沅
摄影是我一直想学也在不断尝试的东西,这是能够让我的生活中最容易接近美、接近艺术、接近诗和远方的东西。旅行也是我一直孜孜以求逃离重复生活的方式。而出门旅行该看些什么、拍些什么,这本书从人文的角度给了我很好的借鉴。古有侠客仗剑走天涯,我的梦想:仗着相机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繁华~
9、《40岁的崭新开始》松浦弥太郎
“我啊,因为忘了自己本质是个乡巴佬,才会落得这个下场,你千万不要步我的后尘哦。”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高度,基本上一辈子都不会变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学历等等,即便生来比别人差也无法再重来。那么,与其试图遮掩美化,何不努力爱上原原本本的自己呢?”
——松浦弥太郎
很奇妙的,这本书是等候儿子幼升小面试的教室里读完的,当很多家长正焦虑不安、提心吊胆时,我正沉侵在这本书的淡然豁达之中。一本书读毕,儿子面试也结束了,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回家。可怜天下父母心,之前为了孩子读书对未来做了种种纠结的Plan B、C、D...各个都伤筋动骨,现世安稳面临极大的变迁。随着Plan A的顺利完成,没到四十的我,也该开始酝酿着进入不惑、不执、不妄的“崭新生活”,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根基,顺应天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接纳平凡、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