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家经历了一次财务危机,在买学区房的关键时刻,发现老公有一笔十几万的网贷,一个连网购都不会的“网络小白”,居然赶潮流在网上贷款,且钱款也不知去向,明显是“不过了”的节奏。
没用什么招数老公就“招供”了,原来是因为朋友银行信用等级太低,无法贷款,关键时候找到老公帮忙。老公一向心软,看见一个大男人哭诉得可怜兮兮,想也没想就让朋友以己之名做了网贷,这个朋友怂恿老公一个月内还款,为了不影响家庭和睦,千万别告诉我这只“母老虎”。后来,钱自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事后老公后悔万分,想不通为什么认识了十几年,要这样诓骗他。当老公还在感性中无法自拔时,我这只“母老虎”为了挽回损失,把这个朋友告上了法庭,到了法院才知道,这位“朋友”已经欠了几百万,而且早早离了婚,把所有财产都转移给了老婆和孩子。
一年过去了,十几万打了水漂,老公懊悔不已,时不时骂几句。那么,朋友借钱,我们究竟借不借呢?
我们常说,别谈钱,谈钱伤感情,但作为朋友,兄弟有难,自己又力所能及,帮还是不帮?帮,怕遇人不淑,不帮,怕良心难安!
上海交大金融博士、知名天使投资人尤丹老师的“听说模型”识人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听朋友自己说。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问题,用来判断朋友是否靠谱。尤其是在朋友哭诉时,我们不能被情绪感染,同情心泛滥很容易出现错误判断。我们应该多问几句,为什么会出现困境?问题出在了哪里?看看朋友是否客观的进行了自省。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还钱的人也是对借的钱有规划的人。
其次,要听朋友的朋友说。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周围就会有什么样的朋友,但人是动态变化的,有些人越走越阳光,有些人走着走着没了年少的模样,我们得多听听其他人的评价。
最后,听结果说。要看一个人长久以来的履诺情况,如果一个人从来不履行承诺,我们还借钱给他,只能说我们甘愿当“冤大头”,如果一个人十分重视承诺,只因一时之过而不得不求助他人,这样的“雪中送炭”,为什么不去做呢?
别因为自以为是的理性而变得固步自封,也别让那一腔孤勇的感性让自己头破血流。圈子虽小,干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