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弈论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案例叫做“囚徒困境。”
所谓的“囚徒困境”,大概的故事是有两个“囚犯”被警察抓住,警察将他们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
警察很想判定他们的罪行,可又没有十足的证据。
于是警察就告诉这两个囚徒: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各自就会判刑一年。如果两个人都交待自己的罪行,那么各自判八年。而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交待,那么坦白的人,就可以被放出去,但抵赖的人就会被判十年。
这样,摆在两个“囚徒”面前的局面就是:坦白或是不坦白。
就个人来说,所能想到的最优结局,就是不管对方选择什么,自己都选择坦白。
所以,当看到这里,我们知道,身处一种困境,经历过绝望,用心去博弈,反复权衡,想要一个最优的结果,就是应该是一种源自本性的绝对利己。
可,案例只能是案例,理论也只能是理论,当理论遇到现实,它往往会忽视了人身上很多去影响、左右最终结果的诸多因素,比如信仰。
《风声》,就是这样一本关于信仰的书。
它由作者麦家所著,而麦家的作品,一直都是如此直写进人灵魂,更多时候让人随人物悲喜而悲喜,随人物喜怒而喜怒。
麦家的作品,除了这本《风声》,还有《解密》、《暗算》、《人生海海》等等。
有人说,麦家的小说,是在求证人性的可能,也是在重温英雄的哲学。
我读到的《风声》的确如此。
《风声》的故事分为三部,上部《东风》、下部《西风》和外部《静风》。占用整个故事最多篇幅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上部《东风》。
一、关于“人性”
故事背景是在1941年的日伪时期。
日本人想要利用自己的手段,抓出所谓的“老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共匪”。
故事由此展开,整个故事的节奏,像极了玩“狼人游戏”,到底谁是老鬼?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也是在不断的推出自己的判断。
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逼近,有一步步地去否定自己最初的想法。
故事主人公李宁玉,她也是这样“隐藏”在了“书”中。
故事,其实有两条线。
一条明线,就是日本人“肥原”的想法和整个审案过程,以及揪出到底谁是卧底的过程。他是“残忍”的,运用着各种的心理攻势,还滥用酷刑。
故事的暗线,则是老鬼的心理走向,其实也是牵动读者的一种心理走向。
故事的最终结局,就是历经种种猜忌,狐疑,确定,再一次次的否定。
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方式,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将情报及时、准确的送了出去。
杀戮遏制了,更多地人为此活了下来。
在整个跌宕的故事内容里,人性就这样被一次次的拷问着。
当你面对生命的威胁,没有人可以真正的坦然面对。
面对生死,我们总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安危,然后是家人,再者是其他人,这是无可厚非的。
所以在《风声》的故事推进中,这种人性绝望时候,对活的渴望,自然是很真实的。
二、关于“英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
李宁玉,就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绝对的英雄。
作者对于她的赞扬,不是平铺直叙的讲述。
她的气概,是藏在每一处的细节里的。
她的沉着,她的冷静,她的无形地与敌人的过招,看似波澜不惊,却总在用四两拨千斤的力度去化解一次次的危机。
可当面对真正的民族大义,她又机敏的选择了自我牺牲。
现在的我们,早已不是那个时代下的社会形态。
所以,我们其实也做不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可英雄的本质,我想,还是相同的,那就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在最需要的地方,做出自己最最正确的抉择。
《风声》的故事里,其实就是一个个小细节,一个个的心理活动。
它没有明确地告诉你,她是英雄,我们要去爱戴她,要去尊重她。
可看完整篇之后,对英雄的敬仰肃然而生。
她其实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她也爱美,对待不是敌人的人,她也可以温柔如她,亲切如她,仔细如她,关爱如她。
她也是别人的女儿,别人的母亲,别人的爱人。
在选择淡然就义的时候,我们想,她更多地想到的是如何将牺牲降到最低。
其实,作者在描述的时候,其实还是带着些许的怜爱吧。
在最后描述到她的死状时,还是用了一个“惨”字。
可见,她死去得多悲惨,就会让人多心痛。
她身上的英雄形象,也就更大地高大起来。
托尔斯泰说: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了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相信,她的牺牲,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英雄主义。
三、关于“信仰”
方志敏说过: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仍是宇宙的真理。
其实,守护信仰,守护真理,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那些曾经坚持真理的人,哪个不是经受住了时间长河的洗礼,或是来自生命至臻的淬炼。
《风声》来临,坚守或是放弃,这是个问题,《风声》来临,毁灭或是希望,这也是个问题。
可,没有信仰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就算地狱的大门已经开启,有信仰的人们依旧能够昂首阔步。
《风声》是给予大孤独、大绝望之后的人的一种慰藉。
面对困境,我们可以坚韧,更可以智慧。
虽是“囚徒”,但面对困境,我们依旧可以均衡。
这不是非A即B的选择,却也是非死即活的内心拷问。
《风声》里的信仰,现在看来,我似乎读懂了,又似乎没有彻底的读懂。
读懂的是牺牲的英雄,与她孤独、坚韧的过去。
读不懂的是一个女人,到底如何在黑暗中,为未来送去光明。
也许,正如雨果所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幸福。
《风声》过后,一切恢复了平静。
正如作者的在《静风》里所说:人的知觉有限,很多东西,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感受不到,但它们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甚至比那些有目共睹的东西还要影响我们的身心。
这么一本影响身心的书,怎能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