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时候,给孩子报了一个学习音乐乐理的课外班,价格不菲,一年9520元,报完出来,我和老公心情都有点复杂。看中这样的培训机构,是因为他的理念符合了我对于儿童心理学的理解。现在的培训班不外两种,一种是注重技能的培养,上来教操作,之后反复练习,乐器类更是如此。另一类就是让孩子感受,通过身体,听觉的体会认识乐理,听来很具有说服力,却价格昂贵。(以前考察英语的学习也是这样的特点,后来因为对于师资实在没有把握放弃了。)内心里总是希望孩子通过一定的方式接受一些专业的培养,借此形成好的性情,好的习惯。但是又明白此类教育机构,是以这样的理念作为宣传,效果如何很难说,只好下决心一试了。
对孩子系统的教育,主要着重点还在于她的生活目标的培养了,这一点倒是跟正在进行的学习不谋而合,只是没有像以前的家长耳提面命,反复强调要怎样出息罢了,其实哪个家长不对孩子抱有很多期望呢?
目前来看,孩子在识字方面的主动性引导效果是很好的。主要从动力入手,让她看到是我需要,而不是不得不,这就不再需要后面在坚持方面采取逼迫的无奈措施。这几天整天念叨要考北大,可能跟我的灌输有关,想到我自己小时候听到别人说你以后一定能考上大学时的信心满满,到后来的境况,瞬间有些惆怅,我是一定不会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的。
科目的学习方面,现在对拼音和数学有逆反,可能跟老师教学方式不灵活有关,也跟我对于学习情况的引导有关,怎样让孩子对于就算看起来没有乐趣的学习有兴趣?这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学习动力,怎样和具体的学习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