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乱德”这三句可以互相参看。
整日花言巧语,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先说个故事: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和别人有矛盾吧。”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必这样做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高帽子,谁都愿意戴,阿谀奉承的话,谁都愿意听,察言观色的迎合,谁都喜欢。可这样做的人呢?其实是钻营的小人。反过来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巧言令色”的时候?当然有啊,也就是说,当我们不是与天同的圣人、无私有德的君子之时,我们还是有着小人的脾性的。阿谀奉承自己可能不喜欢,但在某个场合不得不这样;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讨人喜欢自己不愿意,在某些时候也不得不这样做。
好,这“不得不”其实就是一个借口。是对自己的姑息,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当我们说“诚心待人”的时候,“诚心”在哪?诚心,就是“不欺人”,巧言令色,其实就是欺骗和误导别人;诚心,更重要的是“不自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其实就是欺骗自己。这样仁德从何产生?
“刚毅木讷,近仁”,其中的“讷”是“说话迟钝”,为什么会迟钝,并非愚鲁,而是思而后言,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失言,也不失人,听从自己心中的诚的声音。这样才会接近仁德,其实,这样已经有了仁德,不必等到别人来阿谀奉承地夸自己有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