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是受到圈妈的影响,她在群里提到了DISC理论同时推荐了这本书,而我对自我定位这个方面一向都有兴趣,之前都是零零碎碎的看一些文章,从没有完完整整的了解过某一套理论。
正如海峰老师在书后的对常见问题的回答中提到的那样,DISC理论简单易懂,容易复制,看完前半本书之后就让我对四种特质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但是等真正对行为进行分类的时候(模块七的团队演练)就发现其实我对四种特质的了解只是表面而死板的(只得了55分),所有的四种特质里面只有C特质的被我全部分辨出来了,D特质的次之,I和S特质全部混在一起了。同时在看书的过程中对照着书的内容我也对自己进行了分类,我觉得相对来说我的C特质会比较高一些(这是不是也是我比较容易分辨出C特质行为的原因),S的特质也可以感受的到。书中提到了真实的自己、希望呈现的自己、别人眼中的我,这个对于我来说有难度,没有办法分辨出来,这让我对接来下圈妈的分析万分期待。
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学习和掌握DISC理论中的一个障碍是我对人的敏感度不够,书中提到敏感度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能不能识别;第二,能不能运用;第三,能不能管理。我觉得在第一层面我就有很多的不足,在识别上更多的依靠的是天然的一种直觉,一下子就过去了,很少会想到去归纳分类和总结一下,另外接触的人群比较少也很单一,缺少锻炼。第一层面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后面两个层面的不足。不知道有没有方法可以提高我这一方面的能力。DISC理论除了用于认识自身和他人特质之外,在提高与人相处能力和发挥团队优势方面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且就像所有的知识一样,只有不断的运用才能把知识转变为能力,DISC理论同样需要练习,不练习的话就仅仅是看了一本书,很快就会忘记。所以这本书对于HR,团队领导者,有志于提升自己在团队中适应能力的人来说会有更大的价值,对于我来说目前它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完整的实现。
此外我想到一个问题,在一个团队中是应该坚持自己的特质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还是应该在能力范围内调整自己的特质来适应整个团队发展的需要?这种坚持和调整是与人在团队中所处的角色相关还是与整个团队的发展相关?如果你的特质在整个团队中格格不入无法调整那是否应该换一个团队呢?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