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回小上学的时候,刚开始还是我妈接送我上学放学,过了一阵子我妈就让我自己放学回家了。
从学校走到家要走很长时间,出校门往右拐,走一段路到达一个十字路口,然后穿过马路向南就是一个很老旧的街道,走过这条叫做南街的街道就到了我家住的城中村南街村。南街又老又旧,道路坑洼不平,原来铺就的柏油马路变成了“柏油补丁”,零星散落的“柏油补丁”这一块那一块的铺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一下雨满大街都是水坑,只有“柏油补丁”露出水面,成为人们走过泥泞的搭石。街道两旁的房屋很多都低矮破旧,我甚至觉得我用力一跳就能够到屋檐,这低矮的房屋显得屋子十分阴暗,总给人一种房屋已经发霉的感觉。虽然如此,这条街仍是城里比较繁荣的街道,整条街道就是一个大杂烩市场,各种生活物资都有卖。
每次走路回家,我都被街道两旁的商铺五花八门的生意深深吸引,那些平凡的人们,专注地做着最普通的事情,他们认真努力生活的样子让人着迷。
沿街有一家织毛衣的店铺,低矮的房屋,只有一扇门和一扇窗,临窗有一台织毛衣的机器,每次路过都见一个阿姨坐在机器前织毛衣。机器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毛线,那个阿姨手脚并用,不停地捋顺毛线,带着各种图案的毛衣就从机器的另一头慢慢出来了,这台神奇的机器刷新了我对织毛衣的认知,以前一直以为毛衣都是一针一针手工织出来的,原来还可以用机器。
这路上有好几家修鞋的街边小摊,一台缝斜的缝纫机、一个装工具的小木箱、几个小板凳是每个小摊的标配。每个修鞋匠都低着头忙碌着,或者嘎达嘎达地摇着缝鞋机认真走线,或者用小锤子铛铛铛地敲,或者用锉刀锉平鞋面,这些机器或者工具嘎达嘎达、叮叮当当,前来修鞋的客人坐在小板凳上,脱了鞋子的脚踩在另一只脚上,聚精会神看着修鞋匠修理自己的鞋子,在热闹的马路上,形成一小块安宁的区域,让人看了心境格外平和。这些修鞋匠们大都腿脚有残疾,而修鞋这个只需动手而不必到处走动、坐着就能完成的工作最适合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也可以通过双手辛勤劳动换来一份安稳的生活。
回家路上还会路过一个清真寺,白色的墙壁,蓝色的圆顶,很有异域风情。清真寺周围就是回民聚居区,有的回民从事买羊肉的生意,一路过这里就会闻到一股羊膻味。我从小坐车就晕车,主要是因为车里那股难闻的汽油味儿,每当坐车路过村子的牛圈或者羊圈,我都觉得即使牛羊的膻味也比汽油味儿好闻一百倍。有一天放学,一家回民的门前很是热闹,好像有人故去在办事。他家的门前围着很多小孩子,我恍惚听说小孩子都可以去他家免费领一个烧饼吃我看了一会,决定也去领一个烧饼。我凑上前去,跟在前边小朋友的后面,只见前边的小朋友都领到了烧饼。轮到我,主人家问我是谁家的,家住哪里。我回答后,他们说我不能领烧饼,原因我也没听清,只感觉自己像是讨饭的被拒之门外一样,我红了脸,虚了心,害了搔,丢了人,立刻跑走了。可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孩子能领到烧饼,我就不能。那美味的烧饼与我无缘,可我忘不了那烧饼,至今也忘不了。那种烧饼我只有小时候吃到过,是一种半发面的五香芝麻烧饼,烧饼的一面沾满了白芝麻,表皮烤的焦香,里面的面饼分了层次,撒了花椒和盐,柔软咸香,两毛五一个,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烧饼。
这路上还有很多卖雪糕冰棍儿的,那会最好吃的雪糕是一种雪人儿形状的,一个雪糕有黄棕两种颜色,路过冷饮店就能闻到一股冰爽的香甜味儿,这在炎热的夏天的中午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多么诱人啊!我从来也没有零花钱,我也从不敢主动向家里要东西,所以只有眼馋的份儿。但是有一次,我妈送我上学路上竟主动给我买了两根冰棍儿,一黄一白,我坐在二八自行车后面贪婪地吸溜吸溜吃着,那冰凉香甜的汁水流进喉管儿,前所未有的满足。
走过这对我来说长长的街道就到了南街村我们的家,这条路我走了很多次,有的时候走得很轻松愉快,有的时候走得很煎熬很辛苦。然而我也并不会走太久,因为不久我就将回到农村老家。